[实用新型]一种航空机内通话系统降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0973.0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6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斌;汪智超;林耕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亚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21/0216 | 分类号: | G10L21/0216;H04M1/19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刘锦霞;张文宣 |
地址: | 333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法运算模块 语音增强模块 麦克风 降噪装置 通话系统 航空机 自适应滤波算法 信号处理模块 信号放大模块 语音增强算法 本实用新型 背向设置 航空电子 环境噪声 空间信息 声源位置 通讯连接 通用性强 同一轴线 语音频谱 语音信号 主动降噪 高品质 功率谱 中高频 减去 耳罩 和频 降噪 声源 时域 消噪 噪声 噪音 语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空机内通话系统降噪装置,属于航空电子领域,通过设置位于同一轴线上且背向设置的两个麦克风与语音增强模块通讯连接,背向阵列的两个麦克风不仅能利用语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还能利用声源的空间信息达到抑制噪声的目的;语音增强模块包括信号放大模块和减法运算模块,减法运算模块可以从带噪语音中减去带噪功率谱,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语音频谱。信号处理模块采用差分阵列语音增强算法,从所需的声源位置提供高品质的信号,同时抑制其他说话人的声音和环境噪声,从而取得明显的消噪效果。主动降噪耳罩,采用自适应滤波算法,对中高频噪音降噪性能良好,适应性好,通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电子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航空机内通话系统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飞机或直升机航电系统的配套产品中,机内通话系统承担飞行器内机上成员间的通话任务,并与电台、告警设备、综合通信管理设备等设备交联,实现对无线电台的语音信号输入输出,控制电台发射,接收其他音响信号,完成对外联络任务,同时对各路语音信号进行音量调节,完成监听任务。
然而,目前国内机内通话的降噪功能主要通过单麦克拾取语音,在复杂的声学环境下,噪声总是来自多个方向,并且其与语音信号在时间和频谱上常常是相互交叠的,再加上回波和混响的影响,利用单麦克风获取相对平稳的语音较为困难。同时由于降噪算法的局限和特点,单通道增强算法对低信噪比信号的处理使语音失真变大,而且对非平稳噪声的滤除效果较差,会形成残留噪声。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出有一种降噪装置来改善上述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航空机内通话系统降噪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位于同一轴线上且背向设置的两个麦克风与语音增强模块通讯连接,背向阵列的两个麦克风不仅能利用语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还能利用声源的空间信息达到抑制噪声的目的;语音增强模块包括信号放大模块和减法运算模块,减法运算模块可以从带噪语音中减去带噪功率谱,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语音频谱。信号处理模块采用差分阵列语音增强算法,从所需的声源位置提供高品质的信号,同时抑制其他说话人的声音和环境噪声,从而取得明显的消噪效果。主动降噪耳罩,采用自适应滤波算法,对中高频噪音降噪性能良好,适应性好,通用性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航空机内通话系统降噪装置,包括主动降躁耳罩,所述主动降躁耳罩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耳罩主体、相对设置的第一金属连接件和第二金属连接件、以及弧形主架;
所述第一金属连接件的一端与一个所述耳罩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弧形主架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金属连接件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耳罩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弧形主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还包括用于接收外部环境中语音的麦克风组、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麦克风组的语音信息的并进行处理的语音增强模块、接收来自所述语音增强模块处理过的语音信息且采用差分阵列语音增强算法的语音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麦克风组包括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均设于所述耳罩主体的前方;
所述第一麦克风与所述第二麦克风位于同一轴线上、且背向相对设置;
所述语音增强模块和所述语音信号处理模块均设于所述耳罩主体的内部;
所述第一麦克风与所述第二麦克风均与所述语音增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通讯连接;
所述语音信号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语音增强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讯连接,所述语音信号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降躁耳罩的信号输入端通讯连接。
可选地,所述语音增强模块包括信号放大模块和减法运算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亚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亚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09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