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废气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36576.6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2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国;祖炳锋;贾新颖;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恒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19 | 分类号: | F02M26/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梁永芳 |
地址: | 300304 天津市东丽区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歧管 进气孔 发动机 混合通道 排气孔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发动机废气 混合装置 进气装置 新鲜空气 循环系统 排出 废气 发动机燃烧 充分混合 颗粒物 空气污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废气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混合装置、进气装置和排气歧管;发动机具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一排气孔,进气装置具有混合通道,混合通道通过第一进气孔与发动机连通,排气歧管设置在第一排气孔上;混合装置具有允许新鲜空气进入的第二进气孔和与排气歧管连通的第三进气孔,以及用以与混合通道连通的第二排气孔。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使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排出废气与新鲜空气充分混合后再进入发动机燃烧,进而降低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有害气体或其他颗粒物的含量,减少空气污染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废气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废气循环混合结构已将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的制作领域,现有的废气循环混合结构均是采用设置混合通道,并将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排出的废气以及新鲜空气引入到混合通道中混合后,使混合后的气体从新进入发动机进行燃烧。采用这样的方式存在发动机排出的部分废气和新鲜空气混合不充分,进而导致混合气体进入发动机后出现不完全燃烧,使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有害气体或其他颗粒物的含量较高,造成空气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发动机废气循环系统,能够使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排出废气与新鲜空气充分混合后在进入发动机燃烧,进而降低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有害气体或其他颗粒物的含量,减少空气污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废气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混合装置、进气装置和排气歧管;
所述发动机具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一排气孔,所述进气装置具有混合通道,并且所述混合通道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所述排气歧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孔上;
所述混合装置具有允许新鲜空气进入的第二进气孔和与所述排气歧管连通的第三进气孔,以及用以与所述混合通道连通的第二排气孔,使所述排气歧管能够将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气体通过第三进气孔导入所述混合装置中,并与从第二进气孔进入所述混合装置内的新鲜空气混合,再通过第二排气孔流经所述混合通道进入所述发动机。
较优地,还包括EGR系统;
所述排气歧管通过所述EGR系统连接在第三进气孔上。
较优地,所述混合装置和所述进气装置一体成型制作或所述混合装置镶嵌在所述进气装置上。
较优地,所述混合装置为中空的筒状体,所述第二进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分别为设置在所述筒状体轴向的两端,所述第三进气孔设置在所述筒状体的侧壁上。
较优地,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
较优地,所述第三进气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三进气孔沿所述筒状体的周向依次排布并形成进气孔组。
较优地,所述进气孔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进气孔组在沿所述筒状体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布。
较优地,所述第三进气孔为圆形孔或多边形孔或腰孔。
较优地,所述第三进气孔为腰孔,在沿所述筒状体的轴向方向,所述腰孔倾斜设置。
较优地,在所述筒状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能够将所述筒状体的内部分隔成对应所述第二进气孔的进气腔和对应所述第二排气孔的排气腔,所述第三进气孔设置在所述进气腔的侧壁上;
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以连通所述进气腔和所述排气腔的通气孔,使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在所述进气腔内与新鲜空气混合后通过所述通气孔流经所述排气腔,进入所述混合通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恒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恒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365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电子制氧发生器
- 下一篇:大型车辆进气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大型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