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毛竹蒸笼的外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32982.5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8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邹百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百岗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件 毛竹 外圈本体 加固件 本实用新型 外圈结构 蒸笼外圈 接口处 穿孔 蒸笼 生产过程 生产效率 使用寿命 传统的 圆桶状 藤条 绑紧 内片 热压 装配 对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毛竹蒸笼的外圈结构,具有外圈本体,所述外圈本体由薄片围成的圆桶状,薄片的连接处开设有穿孔,穿孔上安装有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将接口处固定;外圈本体上对称于连接件的两一侧设置有加固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件和加固件将毛竹蒸笼外圈的内片和外片固定,通过热压方式将连接件和加固件装配于毛竹蒸笼外圈上,整个生产过程简单、便捷、高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通过连接件和加固件代替传统的藤条绑紧,使得外圈的接口处不易于开裂,增强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笼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毛竹蒸笼的外圈结构。
背景技术
蒸笼起源于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竹蒸笼以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饮誉全球,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毛竹蒸笼制作时需要将毛竹薄片粘结成为圆圈,并且要两个圆圈对接形成一个圆桶状以构成蒸笼外圈,现有技术是在圆桶状外圈接口部钻孔之后,用藤条穿在一起,以起到固定的作用,这种制作工艺比较传统,但是其缺点是费时费工,效率低,并且竹片容易裂开,不耐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进行改进并提出以下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毛竹蒸笼的外圈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毛竹蒸笼的外圈结构,具有外圈本体,所述外圈本体由薄片围成的圆桶状,薄片的连接处开设有穿孔,穿孔上安装有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将接口处固定;外圈本体上对称于连接件的两一侧设置有加固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圈本体由外片及内片组成,内片紧贴于外片的内壁且两侧围成圆桶状,对应于外片的接口处开设所述穿孔,穿孔贯穿内片,连接件安装于接口处将外片接口封闭且将内片和外片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件具有显露于外圈本体外的主体,主体的一侧面上形成有插入所述穿孔的插脚,主体安装于外圈本体的侧面上且主体的插脚插入穿孔后通过热压设备热压形成圆帽,圆帽直径大于穿孔直径以限制插脚退出穿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穿孔排列设置有多个,连接件上对应的插脚亦成型有多个。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加固件安装于外圈本体上且与连接件对称设置,加固件呈U型,对应的外圈本体上亦开设有插孔,加固件由外而内插入于插孔,通过热压设备热压使加固件的两端形成圆帽,圆帽直径大于穿孔直径以限制插脚退出插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片由上片和下片构成,上片和下片上下排列组装,所述的穿孔分别开设于上片和下片,通过连接件将上片及下片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片和上片上设置有插孔,加固件安装于插孔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件表面形成有logo标志。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件和加固件将毛竹蒸笼外圈的内片和外片固定,通过热压方式将连接件和加固件装配于毛竹蒸笼外圈上,整个生产过程简单、便捷、高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通过连接件和加固件代替传统的藤条绑紧,使得外圈的接口处不易于开裂,增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百岗,未经邹百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329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