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滴漏灌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27412.7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6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傅炳炎;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04 | 分类号: | B65B3/04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陈晖 |
地址: | 4106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滴漏 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 下密封 灌装 下端 止漏 单向阀 状态时 槽口 相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滴漏灌针,包括上灌针、中灌针和下灌针,所述中灌针装设在所述上灌针的下端,所述下灌针装设在所述中灌针的下端,所述上灌针和中灌针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中灌针和下灌针之间设有止漏密封圈,所述止漏密封圈包括可阻断所述中灌针和下灌针之间通路的下密封面,所述下密封面上开设有可在灌装状态时使所述中灌针和下灌针相通的槽口。本实用新型的防滴漏灌针具有性能稳定、灌装精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滴漏灌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灌针通常存在滴漏现象,导致灌装设备性能不稳定,灌装精度不高,影响了灌装质量,给药品生产企业造成了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稳定、灌装精度高的防滴漏灌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滴漏灌针,包括上灌针、中灌针和下灌针,所述中灌针装设在所述上灌针的下端,所述下灌针装设在所述中灌针的下端,所述上灌针和中灌针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中灌针和下灌针之间设有止漏密封圈,所述止漏密封圈包括可阻断所述中灌针和下灌针之间通路的下密封面,所述下密封面上开设有可在灌装状态时使所述中灌针和下灌针相通的槽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单向阀包括阀芯和弹簧,所述上灌针的下端和所述中灌针的上端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下部腔体的直径大于上部腔体的直径,所述阀芯置于所述密封腔体内,所述阀芯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管体、密封凸台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和下管体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上管体的外壁与所述密封腔体的上部腔体的内壁接触,所述弹簧压设于所述密封凸台和密封腔体的底面之间。
所述上灌针和中灌针的配合处设有O形密封圈。
所述下灌针的上端置于所述中灌针下端开口内,所述止漏密封圈的上端设有环形凸出部,所述环形凸出部卡设于所述下灌针上端面上开设有环形槽内。
所述槽口为十字槽口、Y形槽口或星形槽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防滴漏灌针,中灌针和下灌针之间设有止漏密封圈,止漏密封圈包括可阻断中灌针和下灌针之间通路的下密封面,下密封面上开设有可在灌装状态时使中灌针和下灌针相通的槽口,当处于灌装状态时,药液从上灌针经单向阀进入中灌针,药液自身重力及药液压力可以克服槽口处的液体张力,即药液将槽口胀开,从而使中灌针和下灌针相通,进行正常灌装,当停止灌装时,由于药液量的减少及压力的降低,药液无法胀开槽口,从而形成闭路,药液不能进入下灌针,从而有效的避免滴漏现象,上灌针和中灌针之间的单向阀也具有防滴漏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防滴漏灌针能有效避免滴漏,性能稳定,灌装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滴漏灌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滴漏灌针的止漏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滴漏灌针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上灌针;2、中灌针;3、下灌针;4、单向阀;41、阀芯;411、上管体;412、密封凸台;413、下管体;42、弹簧;5、止漏密封圈;6、下密封面;7、槽口;8、O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274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果汁灌装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乳制品灌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