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12071.6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72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娜;韩琦炜;王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4 | 分类号: | E01C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任欢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陷性黄土 灰土 改良层 路基 碾压层 换填 素土 依次排列 黄土 回填层 周边环境影响 安全稳定 道路修筑 路基影响 湿陷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它解决了湿陷性黄土路基影响道路修筑的问题,具有既能满足路基安全稳定的要求,又能减少造价且降低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效果,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至少包括黄土碾压层、素土换填层和第一灰土改良层,所述湿陷性黄土的路基其结构还可以为,黄土碾压层、素土换填层、第二灰土改良层、回填层和第一灰土改良层从下到上依次排列;或,黄土碾压层、素土换填层、回填层和第一灰土改良层从下到上依次排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修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
背景技术
湿陷性黄土范围内的路基路面发生变形、凹陷、开裂,道路边坡发生崩塌、剥落,道路内部易被水冲蚀成土洞和暗河。产生上述病害的内因是黄土所具有的对工程不利的特性,外因则主要是水。因此,研究一种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做法,避免因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引起的道路病害有重要意义。
目前,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原理,主要是破坏湿陷性黄土的大孔结构,以便全部或部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换填法,强夯法等,但是两者都有其局限性。换填法的局限性是针对埋深大的湿陷性黄土换填量是很大,增加工程造价;强夯法的局限性是由于强夯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能量,对周边建筑会产生一定影响。
公开号为CN104746412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湿陷性黄土路堤施工方法,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施工复杂,换填土方量大,且没有解决强夯带来的地质灾害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湿陷性黄土的路基的处理问题,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其具有换填土方量小、对环境影响小的效果。
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所述路基结构本体由下至上依次至少包括黄土碾压层和灰土改良层。
根据设计及施工经验,路基采用换填土及震动碾压处理路基后,按路基土干湿类型分述如下:
挖方路段:
1.正常干燥及中湿路段:湿陷性黄土路基换填土及震动碾压处理后,路基顶面以下20~40cm土基采用8%灰土改良处理;
2.潮湿及过湿路段:湿陷性黄土路基换填土及震动碾压处理后,路基顶面以下40~60cm土基采用8%灰土改良处理;
填方路段:
1.正常干燥及中湿路段:湿陷性黄土路基换填土及震动碾压处理后,路基顶面以下自下而上分别采用满足道路设计要求的土回填、20~40cm 8%灰土改良处理;
2.潮湿及过湿路段:湿陷性黄土路基换填土及震动碾压处理后,路基顶面以下自下而上分别采用40~60cm 8%灰土改良层、满足设计要求的土回填、20~40cm 8%灰土改良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针对不同的干湿度的黄土路基,确定换填土的成分,获得精准配比换填土的方量,取得节约约回填土方、对环境影响小的效果;
2、采用震动碾压的方法,避免了传统的强夯带来的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同时还能取得较好的路基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实施例1和2中的一种路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3中的一种路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路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120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