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机壳侧孔检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09381.2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3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钟上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中创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王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控制面板 上料机构 检测机 手机壳 侧孔 非接触式检测 二次损伤 框架安装 人工检测 进料口 通止规 一次性 孔位 测量 检测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壳侧孔检测机,包括机架、框架、检测机构和控制面板,所述的框架安装在机架的上部,该框架的前侧形成进料口,所述框架内的机架上安装有检测机构和上料机构,所述的控制面板位于框架的外部,控制所述的检测机构和上料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手段,避免了传统通止规使用过程中对产品造成的二次损伤;检测功能强大、集中,能一次性对两侧所有孔位尺寸进行测量,效率远高于人工检测,节省人力70%左右;结构牢固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壳侧孔检测机。
背景技术
目前,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品种越来越多,加工后的手机壳侧孔尺寸人工检测成本在上升,利润率在下降。另外,由人工对产品用通止规进行检测时,会对产品有二次损伤的情况。综上,作为生产企业,降低人工成本,实行产品自动化检测,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针对上述问题,利用CCD视觉系统开发一种自动化测试设备,专用来检测手机壳左右侧侧孔,挑出良品与不良品。市面上的侧孔检测类设备普遍价格偏高,为适应一些中小型企业对该设备的需求,特简化了原来的侧孔检测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壳侧孔检测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手机壳侧孔检测机,包括机架、框架、检测机构和控制面板,所述的框架安装在机架的上部,该框架的前侧形成进料口,所述框架内的机架上安装有检测机构和上料机构,所述的控制面板位于框架的外部,控制所述的检测机构和上料机构。
所述的检测机构包括分布在上料机构左侧的左CCD检测模块以及上料机构右侧的右CCD检测模块,所述的左CCD检测模块与右CCD检测模块相对设置,所述的左CCD检测模块包括第一调节支座、第一调节支架和第一CCD检测仪,所述的第一CCD检测仪通过第一调节支架安装在第一调节支座上,该第一调节支座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右CCD检测模块包括第二调节支座、第二调节支架、第二CCD检测仪和光源,所述的光源和第二CCD检测仪均通过第二调节支架安装在第二调节支座上,该第二调节支座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光源与第二CCD检测仪之间形成间距,且同轴设置。
所述的上料机构包括双程气缸、气缸固定板、手机壳治具、前限位机构和后限位机构,所述的双程气缸通过气缸固定板安装在机架上,在所述双程气缸的一侧设置有与双程气缸平行设置的滑轨,所述的手机壳治具滑动的安装在滑轨上,该双程气缸的伸缩杆上安装有连接板,该连接板还与所述的手机壳治具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手机壳治具的前部安装有前限位机构,后部安装有后限位机构,在所述手机壳治具的上设置有背部光源。
所述的前限位机构和后限位机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三调节支座、第三调节支架、限位螺栓和油压缓冲器,所述的第三调节支座安装在机架上,在该第三调节支座上设置有数个用于通过定位螺栓定位的连接孔,所述第三调节支座的两侧设置有U型槽,所述的第三调节支架的下部固定安装在两条U型槽之间的第三调节支座上,上部安装有限位螺栓和油压缓冲器,所述的限位螺栓上安装有调节螺母;所述的限位螺栓与油压缓冲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手段,避免了传统通止规使用过程中对产品造成的二次损伤;检测功能强大、集中,能一次性对两侧所有孔位尺寸进行测量,效率远高于人工检测,节省人力70%左右; 结构牢固可靠,机架部分采用花岗岩平台,其受温度湿度及化学影响小,长时间测量也不会影响其精度; 手机壳治具重量轻,调节方便;通用性高,设计简单,生产周期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去除框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左CCD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右CCD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上料机构、前(后)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中创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中创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093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