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气门积碳槽加工的车削机上料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03768.7 | 申请日: | 201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45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肖成亮;刘德鹏;赵勇;王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沃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5/00 | 分类号: | B23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柱 固定筒 本实用新型 上料架 气门 弹性弹簧 竖直设置 车削机 积碳槽 车削 料架 固定焊接 人工上料 手动上料 圆柱体状 中空结构 自动上料 输料箱 铰接 加工 电机 开口 替代 延伸 员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气门积碳槽加工的车削机上料架,包括车削机本体、上料架和输料箱,所述上料架底部靠近车削机本体的一端铰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竖直设置,且伸缩柱的正下方竖直设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为顶部设有开口的圆柱体状中空结构,且固定筒的内底部设置有弹性弹簧,所述伸缩柱的底部延伸至固定筒内,且弹性弹簧的顶部与伸缩柱的底部固定焊接。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使用者通可以利用电机对原料箱内的原料进行稳定输送,实现自动上料替代手动上料,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还能便捷调节上料架高度,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解决了以往人工上料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门积碳槽加工的车削机上料架。
背景技术
积碳是指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燃油中不饱和烯烃和胶质在高温状态下产生的一种焦着状的物质。受电喷发动机控制特点的决定,汽缸每次工作的时候都是先喷油再点火,当我们熄灭发动机的一瞬间点火被马上切断,但是这次工作循环所喷出的汽油却无法被回收,只能贴附在进气门和燃烧室壁上,汽油很容易挥发,但汽油中的蜡和胶质物却留了下来,长此以往汽油中的蜡和胶质物越积越厚,反复受热后变硬就形成了积碳。如果发动机烧机油,或是加注的汽油质量低劣杂质较多,那么气门积碳就更严重且形成的速度也更快。气门中设置积碳槽可以有效减少积碳对发动机造成的伤害,而气门积碳槽需要车削机对其进行加工,像以往一般都使用手工上料,员工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用于气门积碳槽加工的车削机上料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气门积碳槽加工的车削机上料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气门积碳槽加工的车削机上料架,包括车削机本体、上料架和输料箱,所述上料架底部靠近车削机本体的一端铰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正下方竖直设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为顶部设有开口的圆柱体状中空结构,且固定筒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弹簧,所述伸缩柱的底部延伸至固定筒内,且弹性弹簧的顶部与伸缩柱的底部固定焊接,所述伸缩柱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等距离横向贯穿设置有限位螺孔,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上横向贯穿设置有螺栓,且螺栓的一端延伸至限位螺孔内,所述上料架远离车削机本体的一端底部铰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输料箱为长方体状中空结构且内部设有输料腔,所述上料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动力轴,且上料架内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等距离设置有第一L形板,所述输料箱上固定连接有原料箱,所述原料箱内转动连接有滚动辊,且滚动辊长度方向的一端外壁转动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和动力轴之间连接有链条,所述原料箱的底部靠近上料架的一端贯穿有上料口。
优选的,所述滚动辊的外壁上均匀等距离设置有第二L形板,所述第二L形板共设置有四个,且第二L形板和第一L形板的规格相同。
优选的,所述动力轴和从动轴的尺寸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
优选的,所述上料架内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与动力轴通过齿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通过动力轴、传送带、第一L形板、原料箱、滚动辊、从动轴、链条和第二L形板的设计,可以利用电机对原料箱内的原料进行稳定输送,实现自动上料替代手动上料,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利用固定筒、弹性弹簧、伸缩柱、螺栓和限位螺孔的设计,可以使上料架便捷调整高度,适合各种高度的车削机,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解决了以往人工上料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气门积碳槽加工的车削机上料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沃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沃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037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转体花纹加工装置
- 下一篇:车床上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