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薄壁壳体零件侧壁的槽镗孔加工的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89862.1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03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霞;方军;朱建各;崔北升;尚凤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47/00;B23Q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王奎宇;王路丰 |
地址: | 2014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壳体零件 底座 夹具 镗孔加工 安装位 定位板 定位件 侧壁 镗孔 本实用新型 定位加工 加工效率 配合安装 槽壁 通孔 头端 配合 暴露 加工 申请 | ||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薄壁壳体零件侧壁的槽镗孔加工的夹具,包括:底座,开设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装位,用于配合安装所述薄壁壳体零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定位板,与所述安装位相配合;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定位件,用于配合插入所述薄壁壳体零件的槽镗孔中,且所述定位件的头端从所述薄壁壳体零件的通孔中暴露出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便于对薄壁壳体零件的槽镗孔的槽壁进行定位加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薄壁壳体零件侧壁的槽镗孔加工的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薄壁壳体零件,作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发动机零部件生产等领域中一种常用的加工零件,其具有材料节约、重量轻等特点,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薄壁壳体零件的加工刚性不足,从而使得薄壁壳体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其切削强度差,在切削的过程中,极易产生震动和变形,因而极易产生次品。
通常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对薄壁壳体零件2的侧壁槽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在薄壁壳体零件2的侧壁槽上一个槽镗孔19,并且由于加工的需求,需要在槽镗孔内开设一个弧形槽壁20。
然而,在大部分企业采用的常规数控设备加工中,通常采用三轴数控铣床再附加一个回转工作台,即3+1形式的四轴数控机床,实现外部的槽镗孔和外部弧形槽壁加工。具体办法是,采用三轴立式镗削加工工艺,从壳体外部对槽镗孔19进行立式镗削加工,并利用第四轴即沿X轴的零件回转,从薄壁壳体零件的外部对槽镗孔19的弧形槽壁20进行加工,将弧形槽壁加工成曲面。然而,这种常规加工工艺形式下,由于薄壁壳体零件2的内部空间较为狭窄,很难采用成型刀工艺将刀头深入到薄壁壳体零件的内部进行加工,不得不采用钳工等其他方法进行挫削,但是这种人工加工方式加工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弧形曲面槽壁的加工精度,常常使得加工后槽镗孔19的内外槽壁出现不对称的现象,难以满足批量加工的技术和效率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加工夹具,以便于薄壁壳体零件的槽镗孔的槽壁进行定位加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薄壁壳体零件侧壁的槽镗孔加工的夹具,包括:底座,
开设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装位,用于配合安装所述薄壁壳体零件;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定位板,与所述安装位相配合;
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定位件,用于配合插入所述薄壁壳体零件的槽镗孔中,且所述定位件的头端从所述薄壁壳体零件的通孔中暴露出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申请夹具在通过其底座上的安装位固定薄壁壳体零件的同时,使得设置定位板上的定位件插入薄壁壳体零件的槽镗孔中,并从薄壁壳体零件的通孔中暴露出来,从而借助于从薄壁壳体零件的通孔中暴露出来定位件,使得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如在立式镗床进行加工时,可以通过定位件对薄壁壳体零件槽镗孔的限位,使得工作人员可根据定位件将薄壁壳体零件快速调整到装配位置,并基于该定位件作为定位基准点,从而可方便的设计出相应的刀具在行走路线,以替代人工加工的方式,插入薄壁壳体零件的槽镗孔的通孔,从槽镗孔的内部对槽镗孔的槽壁进行精确定位加工,从而可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并可较好的避免因采用人工加工而导致加工后槽镗孔的内外槽壁出现不对称的现象。此外,通过上述结构,简化了夹具的设计,提升了夹具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包括: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水平部、与所述水平部垂直连接的竖直部;其中,所述定位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竖直部,且所述定位件的轴向与所述水平部平行。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所述夹具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底座上并用于装配匹配所述水平部的装配槽,且所述装配槽的槽面用于与所述水平部的表面紧密贴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98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