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投影幕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89278.6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0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骅;刘士源;苏方旋;谢启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60 | 分类号: | G03B21/6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隆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层 吸光结构 背投影幕 第二表面 棱镜结构 透光基材 影像光束 棱镜膜 本实用新型 抗环境光 折射率 正投影 导引 视角 传递 配置 | ||
一种背投影幕,包括沿着第一方向依序设置的棱镜膜、第一扩散层、第二扩散层以及多个吸光结构。棱镜膜包括第一透光基材以及多个棱镜结构,其中棱镜结构配置于第一透光基材的远离第一扩散层的表面。棱镜结构接收影像光束并导引影像光束沿着第一方向传递。第一扩散层与第二扩散层的折射率不同。吸光结构之间有间隙,第二扩散层具有朝向这些吸光结构的第二表面,这些吸光结构于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所占的面积为A1,第二表面的总面积为A2,且1≤(A2‑A1)/A1≤5,本实用新型可提升背投影幕的抗环境光能力、增益值及半增益视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投影幕,特别是关于一种背投影幕。
背景技术
已知的背投影幕具有相对的观赏侧(前侧)与背侧,其中观赏侧朝向观赏者,而背侧朝向投影机。观赏侧设有棱镜结构,而背侧设有扩散层。投影机提供的投影光束穿过扩散层后经由棱镜结构折射至观赏者。各棱镜结构的朝向上方(天花板的方向)的表面设有吸光层,外界环境光可被吸光层吸收或穿过棱镜结构,而不会被背投影幕反射至观赏者,所以能提高影像画面的对比度。
然而,上述的背投影幕因棱镜结构的朝向上方的表面设有吸光层,只能适用于天吊型架设的投影方式。而且,因扩散层面向投影机而非面向观赏者,所以影像画面的品质较差,容易有所谓的热点(hot spot) 现象而影响观赏者观看影像的舒适性。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投影幕,以提升影像画面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投影幕,用以接收影像光束。此背投影幕包括沿着第一方向依序设置的棱镜膜、第一扩散层、第二扩散层以及多个吸光结构。棱镜膜包括第一透光基材以及多个棱镜结构,棱镜结构配置于第一透光基材的远离第一扩散层的表面,棱镜结构接收影像光束并导引影像光束沿着第一方向传递。第一扩散层与第二扩散层的折射率不同。这些吸光结构之间有间隙,第二扩散层具有朝向这些吸光结构的第二表面,这些吸光结构于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所占的面积为A1,第二表面的总面积为A2,且1≤(A2-A1)/A1≤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投影幕中,因影像光束被棱镜结构转折后会依序通过第一扩散层及第二扩散层,所以能使影像光束均匀扩散,提升影像画面的品质,并减轻热点现象。由于吸光结构不是设置于棱镜结构上,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投影幕不仅适用于天吊型架设的投影方式,也可适用于桌面摆设的投影方式。此外,借由使吸光结构于第二表面的正投影所占的面积A1符合关系式1≤(A2-A1)/A1 ≤5,可提升抗环境光能力、增益值及半增益视角。
为让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背投影幕的使用示意图。
图2A是图1的吸光结构于Y-Z平面的示意图。
图2B是图1的部分吸光结构于X-Z平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投影幕不同视角下的亮度表现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背投影幕的使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背投影幕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92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