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隐藏式车门开启防刮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86072.8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1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胜;鲍涛;唐成;樊俊龙;祝前广;李兆俊;尹坤朋;邓为;张振富;纪博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4 | 分类号: | B60R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形 销轴 接触臂 防刮 连杆机构 导轨槽 弧形轨 适配 车门开启 移动路径 动力源 隐藏式 自由端 车门 车辆行进方向 限制连杆机构 本实用新型 传动路径 共线连接 外接触臂 油漆脱落 圆心 障碍物 重合 刮伤 拐点 | ||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隐藏式车门开启防刮蹭装置,包括连杆机构、防刮蹭接触臂、动力源以及用于限制连杆机构移动路径的导轨槽;防刮蹭接触臂的内接触臂和外接触臂连接拐点设有销轴III;连杆机构包括由销轴I连接的连杆I和连杆II,连杆I的自由端与动力源相连,连杆II的自由端和内接触臂由销轴II相连;导轨槽包括沿车辆行进方向依次共线连接的直形轨L和直形轨L’,直形轨L’连接一弧形轨分支,弧形轨圆心与直形轨L’末端重合;销轴I与直形轨L相适配,销轴II与直形轨L和弧形轨相适配;销轴III与直形轨L’相适配。通过导轨槽精确的限定连杆机构的移动路径,传动路径更加稳定,能够有效防止车门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避免车门刮伤、油漆脱落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刮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车门开启防刮蹭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的普通乘用车,在停车位紧张或靠近墙壁等障碍物附近时,可供车门开启的空间小,极易出现与障碍物碰撞,造成车门磕碰、掉漆等问题。大多数车主会选择在车门外粘贴防擦防蹭条,这种胶条容易造成脱落并影响美观。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10572079.9A)公开的“一种两点隐藏式车门防刮条”中,采用了连杆和拉杆相结合的方式,在车门开启时将隐藏在车门内的防刮条推出与车门外边缘贴合,该发明结构形式简单,但传动路径不稳定、车门外X向运动轨迹过长。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480057551)公开的“具有冲击保护装置的鸥翼门”由推杆和拉杆,以及与推杆相连的驱动器相连,由驱动器带动推杆从而实现在开门时拉杆处于枢转出位置,关门时处于枢转入位置,从而起到对门边缘的保护,同样地存在传动路径不稳定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110128864.8)公开的“门边缘保护装置”,具有门边缘保护面,其相对于门至少在前后设置在门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点上被可移动地引导,门边缘保护面由可转动地安装在门内的偏心杆驱动,门边缘保护面具有由固定在门内的线性导向装置引导的保持杆,在该专利中尽管对保持杆的运动增设了线性导向装置,然而偏心杆的传动路径仍然缺乏导向,存在传动路径不稳定的问题。
因此,设计一种隐藏在车门内部,当车门开启时能够起到防刮蹭作用的、稳定的、紧凑的机构显得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车门开启防刮蹭装置,能够有效防止车门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避免车门刮伤、油漆脱落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隐藏式车门开启防刮蹭装置,包括连杆机构、防刮蹭接触臂、动力源以及用于限制连杆机构移动路径的导轨槽;
防刮蹭接触臂包括内接触臂和外接触臂,内接触臂和外接触臂连接拐点设有销轴III;
连杆机构包括由销轴I连接的连杆I和连杆II,连杆I的自由端与动力源相连,连杆II的自由端和内接触臂由销轴II相连;
导轨槽包括沿车辆行进方向依次共线连接的直形轨L和直形轨L’,直形轨L’连接一弧形轨的分支,弧形轨的圆心与直形轨L’的末端重合;
其中,销轴I与直形轨L相适配,销轴II与直形轨L和弧形轨相适配;销轴III与直形轨L’相适配。
优选地,在所述隐藏式车门开启防刮蹭装置中,所述外接触臂的端部安装有车门边缘保护条。
优选地,在所述隐藏式车门开启防刮蹭装置中,进一步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架和安装板,安装架焊接于车门上,安装板通过螺栓与安装架和车门固定,导轨槽开设在安装板上。
优选地,在所述隐藏式车门开启防刮蹭装置中,进一步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用以检测车门的开启角度的传感器,用以接收传感器的开启角度信号以判断是否启动动力源的行车控制仪;传感器设置在安装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60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