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的雨水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85732.0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1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伶;孙鹏程;周辉;蒋立红;肖绪文;关军;张旭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井 雨水 市政雨水管道 海绵 限位调节板 雨水篦子 雨水口 高度调节槽 高度调节 高度可调 蓄水 挂件 本实用新型 城市建设 顶部内壁 结构设置 雨水存蓄 重要意义 转轴铰接 自由开合 汇集处 挂接 筒壁 蚊虫 蓄积 穿过 缓解 | ||
一种高度可调的雨水口结构,雨水口结构设置在海绵设施的雨水汇集处,包括雨水井、蓄水限位调节板和雨水篦子,雨水井的顶部内壁上设有高度调节挂件,雨水井的井底连接有市政雨水管道,筒壁上开有调节蓄水限位调节板与雨水井相对高度的高度调节槽,高度调节槽挂接在高度调节挂件上,雨水篦子与雨水井通过第一转轴铰接自由开合,雨水自海绵设施穿过雨水篦子和蓄水限位调节板流入雨水井后汇入市政雨水管道内,形成雨水汇集路径。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海绵设施中蓄积雨水的高度,既可以避免雨水存蓄时间过长,造成蚊虫滋生,又能够调节雨水汇入市政雨水管道的时间,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缓解城市内涝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调控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口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然而同时,雨水资源遭到及其严重浪费,雨水集中通过排水管网外排,又给市政雨水管道带来很大压力,城市内涝时有发生。很多城市面临着逢雨必涝,同时又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为缓解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的难题,国家开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变以往外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将雨水留下并坚持“渗、滞、蓄、净、用、排”的原则,即雨水先在海绵设施中蓄存、净化、下渗、回用,将70%以上的雨水就地消纳,减少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的雨水量。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的新形式下,原有的雨水口构造很难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雨水口结构,要解决雨水集中通过排水管网外排,市政雨水管道压力大,城市内涝无法避免的技术问题,还要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浪费极其严重,无法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度可调的雨水口结构,设置在具有高度差的海绵设施的雨水汇集处,包括雨水井、蓄水限位调节板和雨水篦子,
所述海绵设施为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或植草沟,
所述雨水井埋设于雨水汇集处地面之下,雨水井的顶部内壁上设有高度调节挂件,雨水井的井底连接有市政雨水管道,
所述蓄水限位调节板为不设顶板和底板的筒,筒壁上开有调节蓄水限位调节板与雨水井相对高度的高度调节槽,高度调节槽挂接在高度调节挂件上,蓄水限位调节板的顶部伸出或进入雨水井的井口,
所述雨水篦子与雨水井通过第一转轴铰接自由开合,雨水篦子罩在雨水井的井口和蓄水限位调节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井口的上表面,
雨水自海绵设施穿过雨水篦子和蓄水限位调节板流入雨水井后汇入市政雨水管道内,形成雨水汇集路径。
所述雨水井的下部内壁上设有雨水通过时可180度转动、无雨水通过时恢复水平姿态的旋转隔味板,所述旋转隔味板通过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在雨水井的内壁上,
所述旋转隔味板的外轮廓形状与雨水井的内壁横截面形状相适应的门型板,所述门型板为通过一个第二转轴与雨水井铰接的单开门板或通过相对两个第二转轴与雨水井铰接的双开门板。
所述蓄水限位调节板的横截面形状与雨水井的横截面形状相适应,为圆筒或方筒,所述蓄水限位调节板的顶部绑扎有板体操作绳,
所述高度调节槽在蓄水限位调节板上至少对称开有两处,所有高度调节槽的开槽形状和标高均相同,所述高度调节挂件与高度调节槽一一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57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磁性密封功能的自闭式固液体端盖
- 下一篇:侧排防臭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