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太阳能与相变蓄热相结合的供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85389.X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2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郭雁斌;郭蓉;陶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雁斌 |
主分类号: | F24D11/02 | 分类号: | F24D11/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蓄热 蓄冷装置 供水管线 换热器 空气源热泵 太阳能系统 超低温 用户端 本实用新型 供暖系统 内循环泵 外循环泵 太阳能 低运行成本 回水管线 节能 环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与相变蓄热相结合的供暖系统包括:太阳能系统、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相变蓄热蓄冷装置、换热器、用户端;所述太阳能系统与相变蓄热蓄冷装置之间、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与相变蓄热蓄冷装置之间、相变蓄热蓄冷装置与换热器之间、换热器与用户端之间设有供水管线和回水管线,所述太阳能系统与相变蓄热蓄冷装置之间的供水管线上设有内循环泵Ⅰ,所述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与相变蓄热蓄冷装置之间的供水管线上设有内循环泵Ⅱ,所述相变蓄热蓄冷装置与换热器之间的供水管线上设有外循环泵Ⅰ,所述换热器与用户端之间的供水管线上设有外循环泵Ⅱ。本实用新型环保、高效、超低运行成本、节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领域,特别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与相变蓄热相结合的供暖系统,主要用于小区、商场、写字间供暖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供暖行业中使用太阳能或空气源热泵为供暖系统提供热能,采用相变蓄热为供暖系统蓄能。单一太阳能系统,运行费用低,但是造价高,局限性大(只有白天阳光充足的时候才能产生热能);单一的空气源热泵,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需不间断运行以达到为用户供暖的目的,运行费用高,耗能大,资源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与相变蓄热相结合的供暖系统,将太阳能、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与相变蓄热三者相结合,夜晚利用谷电,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源来完成相变蓄热系统的蓄热过程,白天利用太阳能为相变蓄热系统蓄热同时为用户供暖,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作为辅助热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太阳能与相变蓄热相结合的供暖系统,包括:太阳能系统1、超低温空气源热泵2、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换热器4、用户端5;
所述太阳能系统1与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之间、超低温空气源热泵2与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之间、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与换热器4之间、换热器4与用户端5之间设有供水管线和回水管线,所述太阳能系统1与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之间的供水管线上设有内循环泵Ⅰ6,所述超低温空气源热泵2与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之间的供水管线上设有内循环泵Ⅱ7,所述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与换热器4之间的供水管线上设有外循环泵Ⅰ8,所述换热器4与用户端5之间的供水管线上设有外循环泵Ⅱ9。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系统1与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之间、超低温空气源热泵2与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之间、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与换热器4之间、换热器4与用户端5之间的供水管线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11和流量计12,所述太阳能系统1与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之间的回水管线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超低温空气源热泵2与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之间、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与换热器4之间、换热器4与用户端5之间的回水管线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11。
优选的,所述相变蓄热蓄冷装置3为相变蓄热蓄冷罐或相变蓄热蓄冷井。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无污染:采用清洁环保能源电源方式供暖,有效解决了供暖中普遍采用的固体燃料燃烧所导致的空气污染、雾霾等问题。
2、低成本供暖:利用低谷电蓄能、白天供暖技术实现了低成本供暖,降低了供暖运行成本。
3、安全:相变材料相变温度低,水温在40~70℃下发生相变,避免高温带来的危险;太阳能系统内介质为防冻液或导热油,避免低温带来的危害。
4、高效:空气源热泵效率最高温度在40~70℃,与相变材料完美结合,利用率高,无浪费。
5、稳定:就单一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和相变蓄热系统都是相对成熟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雁斌,未经郭雁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53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