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位于支撑体系深基坑中的电梯井基坑的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54916.0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9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良;杨剑维;吕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胜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传力钢板 搅拌桩 化学螺栓 支撑钢梁 支护结构 电梯井 深基坑 侧壁 淤泥 支撑 本实用新型 封闭体系 内力传递 安全度 多块 竖直 置入 焊接 拆除 施工 | ||
一种位于支撑体系深基坑中的电梯井基坑的支护结构,包括基坑、搅拌桩、传力钢板、化学螺栓、支撑腰梁和支撑钢梁,所述基坑外的淤泥内竖直置入多条用于固定淤泥的搅拌桩,所述搅拌桩包括搅拌空桩和搅拌实桩,搅拌实桩位于基坑内,搅拌空桩设置于搅拌实桩顶部;所述基坑四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块传力钢板,所述传力钢板通过化学螺栓与靠近基坑壁的搅拌实桩相连接;所述基坑四个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支撑腰梁,所述支撑腰梁焊接在传力钢板的外表面上;所述支撑腰梁通过支撑钢梁与相邻支撑腰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桩和易拆除支撑体系处理,形成一个内力传递的封闭体系,解决了施工困难、成本浪费和安全度低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基坑电梯井施工领域,具体设计一种位于支撑体系深基坑中的电梯井基坑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对深淤泥支撑体系的基坑,在混凝土支撑下面的较大电梯井基坑开挖问题,常规处理办法是做钢板桩加支撑或搅拌桩加固后进行开挖,但由于支撑梁的存在使钢板桩施工空间受阻,钢板桩回收及支撑梁同样存在困难;纯搅拌桩加固厚度不够会做成梯井基坑开裂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施工简单且能进行回收的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位于支撑体系深基坑中的电梯井基坑的支护结构,包括基坑、搅拌桩、传力钢板、化学螺栓、支撑腰梁和支撑钢梁,所述基坑外的淤泥内竖直置入多条用于固定淤泥的搅拌桩,所述搅拌桩包括搅拌空桩和搅拌实桩,搅拌实桩位于基坑内,搅拌空桩设置于搅拌实桩顶部;所述基坑四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块传力钢板,所述传力钢板通过化学螺栓与靠近基坑壁的搅拌实桩相连接;所述基坑四个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支撑腰梁,所述支撑腰梁焊接在传力钢板的外表面上;所述支撑腰梁通过支撑钢梁与相邻支撑腰梁相连接,所述支撑钢梁设置于基坑的顶角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传力钢板厚度为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搅拌桩直径为55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传力钢板设置于距离搅拌实桩顶端400mm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化学螺栓长3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搅拌桩和易拆除支撑体系处理,利用支撑体系,改变传统的重力式搅拌桩基坑支护体系,通过支撑梁形成一个内力传递的封闭体系,减少重力式侧壁厚度,也解决了支护结构回收难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也节约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钢梁与搅拌实桩的连接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腰梁与传力钢板连接结构图。
附图标记:1、搅拌空桩;2、搅拌实桩;3、支撑钢梁;4、支撑腰梁;5、传力钢板;6、化学螺栓;7、基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549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