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52003.5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3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J1/00 | 分类号: | G01J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宋静娜;郝传鑫 |
地址: | 5101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杆 紫外线灯管 监测盒 强度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体内 测试过程 测试效率 防护装置 计时装置 开盖装置 人身安全 测试卡 盖板 杆部 钩状 盒体 照射 自动化 保证 测试 携带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装置,其包括:监测杆、监测盒;监测杆包括头部、杆部、底部,监测杆的头部为钩状;监测盒包括盒体和盖板,盒体内设有计时装置、开盖装置;监测盒固定连接于监测杆的底部,盒体内设有用于放置测试卡的平台。本实用新型使得监测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时,能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无需另外携带防护装置,并保证测试过程中各参数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自动化程度高,测试效率高,测试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紫外线灯照射是目前临床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的主要方法。紫外线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消毒灭菌器具,为了保证其消毒效果,需定期对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进行监测。目前,通常采用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
具体监测过程为: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放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后,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值。
该监测过程中,对时间、距离的要求都有严格的要求,目前许多医院采用“放置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的挂尺”(简称指示卡挂尺)进行测试。指示卡挂尺由挂钩、挂尺、卡座组成,挂尺的长度固为1m,将指示卡放置于卡座上进行监测。
进行监测操作时,紫外线灯开启5min后,需要操作人员在紫外灯下放置指示卡,该操作过程使得操作人员很容易受到紫外线的损害,现有的操作人员往往疏于防护或者只做了简单的防护,但是长时间受到紫外线灯的照射时,紫外线会被上皮细胞吸收后产生光化学效应,造成组织细胞凝固变性,角膜上皮坏死脱落,一般照射后3~8h产生症状,轻者可引起恶心,接触性皮炎、眼炎等;重者可导致皮肤恶变、白内障等不良后果。
使用现有的指示卡挂尺进行监测时,不仅对操作人员的身体有伤害,在测试过程中也有诸多不便:使用折叠式的硬尺定位监测距离时,其挂钩较软,钩不牢或不垂直,易造成距离不准确,若操作不慎更有致灯管脱落;测试过程中指定的时间均以人工查看时间表计时,其效率低,难免有忘记时需要重做,需要耗费操作人员更多的精力,且精确度差;病房及院感管理专职的危险。
不断有改进的紫外线监测仪,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精确和安全问题,但也存在设计复杂或使用繁琐的情况。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的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装置成为了业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装置,其在参考前人设计的基础上,既满足指示卡规范照射条件,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弥补以往设计的不足,更防止监测过程中紫外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而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装置,其包括:监测杆、监测盒;
监测杆包括头部、杆部、底部,监测杆的头部为钩状;
监测盒包括盒体和盖板,盒体内设有计时装置、开盖装置;
监测盒固定连接于监测杆的底部,盒体内设有用于放置测试卡的平台。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监测杆下方设置监测盒测试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其监测盒内设有开盖装置,根据测试要求,在开启紫外灯后规定的时间后自动打开盖板,进行监测,无需操作人员走到紫外线灯管下方放置指示卡。监测结束后,操作人员可先关闭紫外线灯的开关,再过来查看测试结果。因此,整个测试过程中,紫外线灯开启后至关闭的时间内,无需操作人员靠近,可安全、有效地避免了紫外线灯对人员的伤害。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紫外线检测装置,自动化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无需人工计时和跟进,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计时准确,测试效率得到了提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紫外线监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操作人员无伤害,无需另外携带防护装置,测试效率高,测试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520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