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面发光光纤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8951.1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1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楚嘉;李梓润;郜飞飞;何涌;漆宇;庄其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02 | 分类号: | G02B6/02;G02B6/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杨锴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射点 光纤 本实用新型 侧面发光 背光源 不均匀分布 发光均匀性 激光打标机 透明圆柱体 液晶显示器 折射率变化 光入射端 光纤表面 散射区域 塑料光纤 外界灰尘 下降现象 质量稳定 逐渐缩小 光出射 灵活的 中轴线 光滑 侧面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面发光光纤,透明圆柱体的光纤内设置有若干散射点,散射点按一定规律不均匀分布在光纤的内部中轴线上,即沿光入射端至光出射端的方向,相邻散射点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则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发光强度随长度的增加不产生指数下降现象。若将其用作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就可以得到厚度小、发光均匀性好、设计灵活的背光源。将散射点置于光纤内部,保持光纤表面光滑,避免外界灰尘等因素对散射点的影响。散射点为利用激光打标机在塑料光纤内部加工得到的折射率变化的散射区域,实现手段高效,工艺简单,质量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体光纤,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侧面发光光纤。
背景技术
侧面发光光纤,也叫通体发光光纤,由于可随意弯曲和造型,可以进行点发光、线发光和随意变换色彩,具有安全、节能、环保、免维护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侧面发光光纤多用于照明、装饰装璜中。根据通体发光光纤的芯材材质,可分为固态芯通体发光光纤和液态芯通体发光光纤。固态芯通体发光光纤芯材主要有石英、多组分玻璃和聚合物。液态芯通体发光光纤芯材为硅油等液体,其优点是柔软性好,亮度基本均匀。但液态芯通体发光光纤制造工艺麻烦,不能现场切割,只能定制长度。
上述通体发光光纤最显著的特征是通体发光强度随长度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因而难以用于对发光均匀性要求高的场合中。
近几年来,液晶显示器(LCD)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平板显示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传统的液晶显示用背光源一般有场致发光式(EL)、冷阴极管和发光二极管(LED)等几种。
场致发光式背光源,采用电致光原理,在光照明的同时产生电磁干扰,且它表面亮度也较弱。冷阴极管光源,需要高压激发,所以它必须配有逆变器来触发。由于受空间位置的限制,它不适合在小尺寸液晶显示器上使用。而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式背光源,一般有两种照明方式。一种是将发光二极管在导光板的侧面等距离间隔排列,通过导光板的表面散光例子形成面光源。由于发光二极管晶体是全向点状发光,它和导光板的耦合效率很低,不可避免的造成光能的浪费。再者,由于光源的间隔排列,导光板的表面光线均匀性较差。另一种排列方式是将发光二极管阵列排列形成面光源。虽然此种背光源有较高的亮度和均匀性,但其功耗和体积都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径向360度和轴向均匀发光的侧面发光光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侧面发光光纤,透明圆柱体的光纤内设置有若干散射点。
作为优选,散射点设置在光纤的内部中轴线上。
作为优选,散射点按一定规律不均匀分布在光纤的内部中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规律为沿光入射端至光出射端的方向,相邻散射点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
作为优选,透明的圆柱体塑料光纤的表面光滑。
作为优选,光纤的直径为0.25mm-1mm。
作为优选,散射点为通过激光打标在光纤内形成的折射率变化的散射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面发光光纤,透明圆柱体的光纤内设置有若干散射点,散射点按一定规律不均匀分布在光纤的内部中轴线上,即沿光入射端至光出射端的方向,相邻散射点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则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发光强度随长度的增加不产生指数下降现象。若将其用作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就可以得到厚度小、发光均匀性好、设计灵活的背光源。将散射点置于光纤内部,保持光纤表面光滑,避免外界灰尘等因素对散射点的影响。散射点为利用激光打标机在塑料光纤内部加工得到的折射率变化的散射区域,实现手段高效,工艺简单,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8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叉进光导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LMR微结构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