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卫生的防漫碗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3814.9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4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包力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力源 |
主分类号: | A47G19/02 | 分类号: | A47G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3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碗腰 碗体 本实用新型 圈凹槽 碗口 圈碗 污浊 细菌附着 一段距离 体内部 碗口盖 适配 汤汁 碗壁 大拇指 桌面 卫生 细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卫生的防漫碗,包括碗体、碗腰结构、凹槽、碗下结构和碗底,所述碗体外侧的中间部位设有一圈碗腰结构,所述碗腰结构的直径大于碗口的直径,且所述碗腰结构与碗体之间形成一圈凹槽,所述碗体的下方设有一圈碗下结构,所述碗体的底部设有碗底。本实用新型通过碗腰结构与碗体形成一圈凹槽,可对延流下来的汤汁进行承装,避免污浊桌面,同时人们通过碗腰结构和碗下结构进行端起,防止大拇指接触碗的边缘使细菌附着到碗壁上,而且碗腰结构的直径刚好适配与碗口的直径,在多个碗叠放在一起时,上方碗的碗腰结构可将下方碗口盖住,防止灰尘落到碗中,其次上方碗底和下方碗体内部之间还留有一段距离,可避免碗底的细菌污浊下方的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生的防漫碗。
背景技术
碗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证,不过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日长生活中人们用碗盛装汤汁或者其他液体时,汤汁过多的话会很容易沿着碗口延流到桌面,清理起来很是麻烦,同时人们在端碗的时候大拇指都会碰触到碗的口延,手上的细菌也会随之附着到碗上,极不卫生,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卫生的防漫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碗体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组碗腰结构,通过碗腰结构与碗体形成一圈凹槽,当碗中的汤汁沿碗边缘延流下来时,可通过凹槽对其进行承装,避免污浊桌面,同时人们通过碗腰结构和碗下结构进行端起,防止大拇指接触碗的边缘使细菌附着到碗壁上,而且碗腰结构的直径刚好适配与碗口的直径,在多个碗叠放在一起时,上方碗的碗腰结构相当于盖子,将下方碗口盖住,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防止灰尘落到碗中,其次上方碗底和下方碗体内部之间还留有一段距离,没有直接接触,这样就算上方的碗底有细菌也不会弄脏下方碗。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卫生的防漫碗,包括碗体、碗腰结构、凹槽、碗下结构和碗底,所述碗体外侧的中间部位设有一圈碗腰结构,所述碗腰结构的直径大于碗口的直径,且所述碗腰结构与碗体之间形成一圈凹槽,所述碗体的下方设有一圈碗下结构,所述碗体的底部设有碗底。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碗腰结构为大拇指着力点,所述碗下结构为食指着力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碗体、碗腰结构、碗下结构和碗底所组成的碗为一体化成型结构。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碗体、碗腰结构、碗下结构和碗底所组成碗的材质为陶瓷、塑料、木头等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碗下结构的朝向向下,方便着力。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碗腰结构将碗体均分为上下两个部位,当多组碗叠放时,上方碗底与下方碗体内部留空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碗体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组碗腰结构,通过碗腰结构与碗体形成一圈凹槽,当碗中的汤汁沿碗边缘延流下来时,可通过凹槽对其进行承装,避免污浊桌面,同时人们通过碗腰结构和碗下结构进行端起,防止大拇指接触碗的边缘使细菌附着到碗壁上,而且碗腰结构的直径刚好适配与碗口的直径,在多个碗叠放在一起时,上方碗的碗腰结构相当于盖子,将下方碗口盖住,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防止灰尘落到碗中,其次上方碗底和下方碗体内部之间还留有一段距离,没有直接接触,这样就算上方的碗底有细菌也不会弄脏下方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碗叠放示意图。
其中:1-碗体,2-碗腰结构,3-凹槽,4-碗下结构,5-碗底。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力源,未经包力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38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分割的肉松食品试吃盘
- 下一篇:一种温酒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