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屋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31123.7 | 申请日: | 201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9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向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振兴同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3/35 | 分类号: | E04D3/35;E04D3/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罗焕清 |
地址: | 10110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板 接管 次檩条 防水屋顶 主檩条 长度方向设置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安装顶板 并排设置 漏水现象 雨雪天气 垂直的 两侧壁 圆弧状 插接 搭接 多块 竖直 开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屋顶,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主檩条、主檩条上设置有与之垂直的次檩条,次檩条上方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包括设置在次檩条上的防水板,所述防水板设置有多块;所述防水板呈“U”形,且开口朝向远离次檩条的一端,在其竖直两侧壁上设置有截面呈圆弧状的搭接管;所述搭接管包括防水板长度方向一侧的搭接管一和另一侧的搭接管二;所述防水板包括沿防水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二,所述防水板一的和防水板二通过搭接管搭接;所述防水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三,所述防水板三上的搭接管插接在防水板一上的搭接管上;安装顶板后,在雨雪天气,不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屋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防水屋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加工的需要,在很多公司都出现厂房,用于对机械加工制作、轻纺电子加工、食品加工、物流仓库等等。
现有的钢结构的厂房屋顶大多是使用彩钢建筑而成的,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工作环境的提高,单一钢结构的屋顶,结构较为单一,在夏季,雨水较大时,或者在冬季,雪覆盖在屋顶上,在融化过程中,厂房内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屋顶,安装顶板后,在雨雪天气,不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屋顶,包括主檩条、主檩条上设置有与之垂直的次檩条,次檩条上方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包括设置在次檩条上的防水板,所述防水板设置有多块;所述防水板呈“U”形,且开口朝向远离次檩条的一端,在其竖直两侧壁上设置有截面呈圆弧状的搭接管;所述搭接管包括防水板长度方向一侧的搭接管一和另一侧的搭接管二;所述防水板包括沿防水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二,所述防水板一的和防水板二通过搭接管搭接;所述防水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三,所述防水板三上的搭接管插接在防水板一上的搭接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呈“U”形的防水板,雨水由于重力作用会向下滑落,在防水板的竖直两侧设置的搭接管,相互搭接之后使得雨水不容易进行防水板内,可以起到较佳的防水效果。
较佳的,所述搭接管的截面所呈圆弧为四分之三圆弧至六分至五圆弧。
较佳的,所述搭接管一向其轴线处内凹形成凹槽;所述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二搭接时,所述防水板二的搭接管一搭接在防水板一上的搭接管二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凹槽,使得搭接管一和搭接管二之间进行搭接之后,二者之间从在空腔,从而减小了因水的毛细现象而产生的倒流,使得防水效果较佳。
较佳的,所述防水板上且于搭接管的轴向一端开设有插接片一;所述搭接管二的轴向一端且远离插接片一一端开设有插接片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插接片一和插接片二,在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三之间进行连接时,可以通过插接片一和插接片二进行连接,使得连接较为容易、效率较高。
较佳的,所述顶板包括固定在次檩条上的支撑层;设置在支撑层远离次檩条一侧的隔汽层;所述隔汽层远离支撑层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防水板设置在保温层远离隔汽层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支撑层上侧的隔汽层、保温层、以及防水板,从而能够较有效的提高屋顶的隔热保温效果。
较佳的,所述防水板与保温层之间夹设有防水透气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防水透气模,使得水分不会进入保温层内,进而对保温层进行保护,整体隔水、保温效果较佳。
较佳的,所述保温层设置有两层,厚度为65-85mm;所述保温层为玻璃丝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振兴同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振兴同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311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