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越冬蓝藻复苏生长的秸秆沉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6416.6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0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史小丽;陈开宁;张民;阳振;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藻 越冬 沉积物表面 复苏 本实用新型 秸秆 缓慢释放 植物秸秆 床框架 削减 抑藻 致密 化感物质 技术支撑 蓝藻种源 水华控制 水体蓝藻 反硝化 营养盐 沉降 生长 底泥 覆盖 控藻 水体 悬浮 风浪 湖泊 协同 河流 水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越冬蓝藻复苏生长的秸秆沉床,包括植物秸秆和沉床框架,所述植物秸秆致密地固定于所述沉床框架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秸秆沉床覆盖在沉积物表面可持续缓慢释放抑藻物质和碳源,不仅可以杀灭沉积物表面的越冬蓝藻,削减越冬蓝藻在春季的复苏量,同时缓慢释放出来的碳源可以促进沉积物表面反硝化效率,还可以防止沉降在底泥表面的蓝藻由于风浪的作用而再次悬浮至水体中,从而削减越冬蓝藻在春季的复苏量,实现了营养盐削减和蓝藻种源覆盖以及化感物质抑藻协同高效控藻的功效,为湖泊、水库、河流等水体蓝藻水华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科学、生态学领域的水环境治理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领域,涉及大型浅水湖泊、水库、河流等富营养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具体为一种控制越冬蓝藻复苏生长的秸秆沉床。
背景技术
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蓝藻水华持续暴发,水质和生态环境恶化,并威胁供水安全。目前湖泊蓝藻水华的控制方法包括机械除藻、改性粘土除藻、鱼类控藻、植物抑藻、微生物控藻、制剂除藻等,常用的是应急打捞措施,包括人工打捞、利用蓝藻打捞船、捞藻平台和藻水分离站等进行蓝藻水华的收集处置,但处理的蓝藻量十分有限,未能有效改变湖泊蓝藻水华频发的现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蓝藻冬季会在底泥表面越冬,春季复苏生长,上浮至水表层进行快速增殖,由于我国湖泊水体营养盐普遍较高,导致夏季蓝藻水华大面积暴发。
目前有关越冬蓝藻治理技术报道较少,中科院合肥院利用大型设备对底泥进行“洗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利用湖泊大型“保洁船”开展污染底泥处置和蓝藻种源削减的尝试,但是应用较多的是冬季开展底泥疏浚以削减越冬蓝藻;到目前为止,上述技术与措施尽管起到一定作用,但湖泊大面积水华暴发现象依然未得到有效控制。若在湖泊蓝藻越冬的区域有效削减越冬蓝藻,清除蓝藻种源,则可以有效减少夏季蓝藻水华发生的频次和面积。专利文献CN102295333B公开了一种大型浅水湖泊越冬水华蓝藻种源的去除方法,分别在越冬和复苏期内,两次在越冬水华蓝藻种源的分布区域使用控藻剂对水体和底泥中的越冬蓝藻种源进行本底清除,第1次在越冬期内进行,第2次在复苏期内蓝藻复苏前进行,所使用的控藻剂由有效浓度的水稻秸秆浸出液和H2O2组成,需要利用围隔协助实施,否则控藻剂容易随湖流稀释扩散,降低清除湖泊中越冬水华蓝藻的种源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越冬蓝藻复苏生长的秸秆沉床。利用该植物秸秆沉床覆盖于沉积物表面,能够阻止改性矿物质扰动而减弱氮磷控制效果,并持续缓慢释放抑藻物质和碳源,抑制越冬蓝藻复苏生长和随风浪再悬浮至水体中,从源头上削减和控制蓝藻种源,从而从营养盐削减和蓝藻种源两方面抑制蓝藻生长,达到湖泊、水库等水体削减夏季蓝藻水华发生频次及规模面积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越冬蓝藻复苏生长的秸秆沉床,包括植物秸秆和沉床框架,所述植物秸秆致密地固定于所述沉床框架内。
进一步的,所述沉床框架为钢筋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沉床框架为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秸秆形态为编织完成的秸秆草绳,所述秸秆草绳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沉床框架上,所述草绳之间紧密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秸秆沉床还包括铆钉,所述秸秆沉床由铆钉固定于水体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秸秆沉床还包括浮球和浮球绳,所述浮球通过所述浮球绳连接所述沉床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浮球绳为聚乙烯绳。浮球作为标记,待秸秆腐烂后,可以方便施工人员将框架提出水面,反复使用,以节省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的秸秆厚度为3~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64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样品采集卡
- 下一篇:全自动智能细胞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