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电芯去护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0609.0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1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薛健;李志;杨超;谢勇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电芯 工作平台 热缩套膜 本实用新型 护套装置 金属壳体 切割缝 输送链 吸嘴 激光发生装置 真空吸附装置 机械损伤 夹持装置 容置壳体 生产效率 脱皮装置 传送带 集料箱 可定位 相分离 有效地 夹持 去除 外翘 摩擦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电芯去护套装置,包括由环形的输送链驱动且具有工作平台的传送带,在输送链上等间距地设置可定位圆柱电芯的若干容置壳体,在工作平台上间隔地设有激光发生装置,其可在圆柱电芯表层的热缩套膜上形成切割缝;脱皮装置,其可与圆柱电芯表层的热缩套膜形成摩擦,从而使热缩套膜在切割缝处向外翘开而与内部的金属壳体相分离;前后二个可夹持圆柱电芯的夹持装置,分别位于工作平台的两侧;具有二个吸嘴的真空吸附装置,二个吸嘴分别位于工作平台的两侧;集料箱,其可存放去除热缩套膜后的圆柱电芯。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避免对内部的金属壳体造成机械损伤,同时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柱电芯去护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电池模组的生产制造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原有的锂电池模组通常是由若干长方体状的电芯单元通过串联、并联的方式拼合构成的,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圆柱形的圆柱电芯开始得到普及应用。为了实现圆柱电芯的绝缘以及外表的保护,生产圆柱电芯的厂家会在电芯的金属壳体外面包裹一层热缩套膜。对于电动汽车制造厂家而言,为了简化电池模组的组装,圆柱电芯需要被安装到一个固定支架上,然后用UV胶对圆柱电芯进行固定。由于圆柱电芯表层的热缩套膜厚度较薄,并且与内部的金属壳体结合强度弱,因此,当圆柱电芯用UV胶固定后,实际上只是固定了圆柱电芯表层的热缩套膜。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由于电池模组的震动,会使圆柱电芯内部的金属壳体与表层的热缩套膜分离并形成震动,表层的热缩套膜因此会被撕裂和破坏。为此,整车厂家对于从电池厂家购进的圆柱电芯需要先取出表层的热缩套膜,然后才能用UV胶可靠地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最后再用耐高温绝缘胶带对圆柱电芯的金属外壳的暴露部分进行缠绕包裹,以确保其绝缘性能。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专用的去除圆柱电芯表层热缩套膜的装置,人们通常是采用和电缆剥皮装置相类似的机械装置切割并去除圆柱电芯表层的热缩套膜的,此类机械式的切割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中国专利文献“一种电缆剥皮器及其剥皮方法”,其公告号为CN102420407B。该方法的缺陷是切割的刀具容易对内部的金属壳体造成损伤,并且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用圆柱电芯组装成车用锂电池模组时所存在的去除圆柱电芯表层的热缩套膜困难、容易对内部的金属壳体造成损伤、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圆柱电芯去护套装置,可有效地避免对内部的金属壳体造成机械损伤,同时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柱电芯去护套装置,包括由环形的输送链驱动且具有工作平台的传送带,在输送链上等间距地设置可定位圆柱电芯的若干容置壳体,其特征是,在工作平台上间隔地设有:
激光发生装置,其可在圆柱电芯表层的热缩套膜上形成切割缝;
脱皮装置,其可与圆柱电芯形成摩擦,从而使圆柱电芯表层的热缩套膜在切割缝处向外翘开而与内部的金属壳体相分离;
前后二个夹持装置,其中一个夹持装置位于工作平台的左侧,另一个夹持装置位于工作平台的右侧;
具有二个吸嘴的真空吸附装置,其中一个吸嘴位于工作平台的左侧,另一个吸嘴位于工作平台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06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料电池用低温启动运行组件
- 下一篇:一种全保护型电池模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