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CAN/FlexRay通信协议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16573.9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4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胡黄水;张国;杨兴旺;吕洪武;侯阿临;王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协议转换 通信协议转换器 串口通信模块 网络模块 主控模块 总线设备 高性能微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 模块化设计 数据发送 微控制器 互连 功耗 发送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AN/FlexRay通信协议转换器,基于高性能微处理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主控模块、CAN总线网络模块、FlexRay总线网络模块以及串口通信模块。通过主控模块与CAN总线网络模块、FlexRay总线网络模块以及串口通信模块互连,一边将接收到的FlexRay网络数据,经协议转换为CAN网络数据后发送至总线设备,一边可接收CAN协议数据,经协议转换后以FlexRay协议数据发送至总线设备。实现基于微控制器的FlexRay总线与CAN总线的协议转换,具有应用广泛、功耗低、可靠性高、灵活性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总线网络领域和嵌入式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AN/FlexRay通信协议转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载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控系统复杂度增加,CAN 总线在带宽和可预测性方面的仍有许多不足,影响消息的实时性。同CAN总线相比FlexRay总线除了其带宽高外,还能保证最小的消息传输时延和消息抖动,能够全面降低复杂性,并具备故障容错功能,因此其正逐渐取代CAN总线,用于车载通信和控制。但 FlexRay总线的技术仍旧不成熟,并不能满足车载总线对成本、开销、吞吐量、实时性能和复杂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很长一段时间内CAN总线与FlexRay总线将共存,因此如何处理两种总线间的信息共享将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AN/FlexRay通信协议转换器。该通信协议转换器提供CAN总线和FlexRay总线接口,实现CAN总线与FlexRay总线之间的数据传输,一边将接收到的FlexRay网络数据经协议转换为CAN网络数据后发送至CAN总线设备或发送至上位机,另一边将接收CAN协议数据经协议转换后以FlexRay协议数据发送至FlexRay总线设备或发送至上位机。
为实现所述通信协议转换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主控模块、CAN总线网络模块、FlexRay总线网络模块以及串口通信模块。CAN总线网络模块、FlexRay总线网络模块以及串口通信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连接,并在主控模块的管理与控制下,实现CAN与FlexRay网络之间的通信,且通过串口与上位机通信实现对CAN与FlexRay通信的监控。
所述主控模块采用ST公司的STM32F103ZET6 芯片,其内核采用基于ARM 32位的Cortex-M3中央处理器,其本身具有3个12位模数转换器,多达112个I/O端口,11个定时器,2个CAN接口,并有多达13个通信接口,片上资源丰富,具有实时性强、性价比高、外设丰富等优点。通过片上自带的CAN控制器与CAN收发器相连,通过I/O接口与FlexRay总线网络模块和串口通信模块相连。
所述的FlexRay总线网络模块由NXP公司的独立FlexRay控制器MFR4310和Infineon公司的FlexRay收发器TLE9221SX组成,满足FlexRay 2.1规范,数据传输速率可从1 Mbps 到10Mbps,实现与FlexRay总线网络的连接,并与网络中的其它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的CAN总线网络模块由Infineon公司的CAN收发器TLE7250GVIO组成,直接与主控模块上的CAN接口相连,其数据传输率最高可达1Mbps,接入CAN总线网络,实现与CAN总线的连接。
所述串口通信模块采用MAXIM公司的MAX3232通讯芯片,实现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具体将接收的FlexRay和CAN数据发送到上位机,并接收上位机的相关命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业大学,未经长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165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主机系统内外物理隔离系统
- 下一篇:一种雷达数据的协同处理终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