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灌装针嘴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08836.1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2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彬;林超新;雷婷;陈华娟;温加禄;江晓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 |
主分类号: | B67C3/26 | 分类号: | B67C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曹津燕 |
地址: | 51202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嘴 瓶口 外管 内管 灌装 针管 瓶口内壁 外管针 外部 变宽 链接 破损 伸出 暴露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灌装针嘴,至少包括针管,所述针管包括内管(1)和外管(2),其中,外管(2)设置于内管(1)外部,所述外管(2)末端的外管针嘴(22)末端为两个弧形链接,所述内管(1)末端的内管针嘴(11)伸出外管(2)并暴露在外部。该针嘴在插入瓶口的瞬间,瓶口内壁与针嘴间的空间变宽,针嘴插到瓶口的可能性极小,且针嘴外管设计为弧形,大大减少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即使与瓶口接触,也不会造成瓶口的破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液生产流水线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灌装针嘴。
背景技术
在制药行业,很多大输液在灌装过程中,为了保护药液性质的稳定,均需要对药液充入惰性气体,为了缩短药液敞口时间,减少与药液直接接触的环节,提高生产速度与效率,大多数药厂会采用充气与药液灌装同时进行的方式进行药液的灌装,灌装针往往采用夹套式设计。
夹套式设计的灌装针针嘴外径较大,在灌装过程中,瓶子经传送蛟龙或输送带到达灌装位停止传送的瞬间,由于惯性的作用,瓶子会发生晃动,夹套式灌装针迅速插入瓶口,此时极容易接触到瓶口内壁,造成瓶口破损产生玻璃屑,影响产品的质量。
现有的灌装针针嘴在灌装过程防撞效果不佳。灌装时,特别是无菌药液灌装充氮过程,现有针嘴结构复杂,容易藏污纳垢,带来污染风险,现有针口结构因具有收缩性,在灌装过程碰撞瓶口时,外管需要向上伸缩,故灌装长度需要预留外管向上伸缩的长度,导致灌装时间延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灌装针嘴。
一种新型灌装针嘴,至少包括针管,所述针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其中,外管设置于内管外部,所述外管末端的外管针嘴末端为两个弧形链接,所述内管末端的内管针嘴伸出外管并暴露在外部。
其中,外管末端的外管针嘴的两个弧形为由上端到末端平滑过渡,两个弧形交接成线条面并连接内管。通过内外管之间切点相接,可以方便拆卸清洗灭菌,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
优选地,两个弧形交接成的线条面与内管连接处的长度小于单侧弧形长度的1/4。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灌装针嘴,该针嘴在插入瓶口的瞬间,瓶口内壁与针嘴间的空间变宽,针嘴插到瓶口的可能性极小,且针嘴外管设计为弧形,大大减少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即使与瓶口接触,也不会造成瓶口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灌装针嘴示意图。
图2为新型灌装针嘴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新型灌装针嘴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灌装针嘴进行详细描述。
图1—图3示出,一种新型灌装针嘴,至少包括针管,所述针管包括内管1和外管2,其中,外管2设置于内管1外部,所述外管2末端的外管针嘴22末端为两个弧形链接,所述内管1末端的内管针嘴11伸出外管2并暴露在外部。
外管2末端的外管针嘴22的两个弧形为由上端到末端平滑过渡,两个弧形交接成线条面并连接内管1。
两个弧形交接成的线条面与内管1连接处的长度小于单侧弧形长度的1/4。
表1为本申请新型灌装针嘴与常规灌针的3组的对比试验,
表1
使用过程中,通过3组对比试验得出本申请新型灌装针嘴灌装破瓶率明显小于常规灌装的破瓶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对本技术方法进行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应用上可以延伸为其他的修改、变化、应用和实施例,并且因此认为所有这样的修改、变化、应用、实施例都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教导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未经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088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口服液灌装机
- 下一篇:一种白酒加注自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