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云南松毛虫捕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00708.2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8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阮桢媛;李宏伟;刘平;乔璐;白冰;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董建国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松毛虫 黑光灯 诱捕 捕获装置 化学杀虫剂 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 绿色环保 捕虫仓 活动门 上挡板 下挡板 抗性 盒体 残留 吸引 | ||
一种云南松毛虫捕获装置,包括盒体、活动门、上挡板、下挡板、黑光灯、捕虫仓、蓄电池。通过利用云南松毛虫会被黑光灯吸引的特性,利用黑光灯诱捕云南松毛虫。本实用新型使用黑光灯诱捕,避免了以往采用化学杀虫剂带来的残留、抗性、再度猖獗的问题,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病虫害防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云南松毛虫捕获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林业防虫害方面,由于化学杀虫剂长期使用,造成“残留、抗性、再度猖獗”的问题,以及使用化学杀虫剂造成的污染、破坏环境、对害虫的天敌具有杀伤作用,非万不得已,一般已经不再提倡使用。
云南松毛虫,为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一种昆虫。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浙江、福建、湖北、广东、湖南等地。寄生于云南松、高山松、思茅松、侧柏、柳杉等。以幼虫啃食柳杉针叶、嫩枝,影响植株生长,轻者降低生长量,重者则造成成片林木呈火烧状死亡,制约柳杉生产发展。
为了保护环境,既能有效的消灭害虫,又可以保护天敌,绿色防控技术中提倡采用昆虫 信息素诱捕。因为各种害虫习性不同,形态不同,飞行速度及方式不同,这就需要有针对特定害虫的诱捕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云南松毛虫成虫的特点,设计了一种云南松毛虫捕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云南松毛虫捕获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铰链I,活动门通过铰链I与盒体铰接;
所述盒体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下挡板和两个上挡板,所述下挡板设置于盒体下部,与盒体底面齐平,与盒体通过铰链II铰接,所述上挡板位于盒体中部,与铰链齐平,所述上挡板与盒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挡块;
所述盒体内部设置有灯座,灯座上设置有黑光灯,所述灯座与黑光灯外设置有金属网;
所述盒体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挡板,所述挡板与盒体围成的空腔为捕虫仓,所述捕虫仓底部由底板封闭,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凹槽;
所述捕虫仓内设置有长斜坡和短斜坡,所述长斜坡和短斜坡的长度相加小于所述捕虫仓的短边长度;
所述两个捕虫仓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有蓄电池;
所述盒体和活动门采用PVC透明塑料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
利用云南松毛虫会被黑光灯吸引的习性,通过使用黑光灯将云南松毛虫吸引至捕获装置中,云南松毛虫通过活动门进入捕获装置中后,在爬动过程中掉入捕虫仓中,上挡板与活动门连接出设置的挡块可以阻止活动门反向开启,使云南松毛虫进入捕获装置后无法逃出。捕虫仓之间的空隙可以使装置方便的固定在树枝上,下挡板可以通过铰链II自由的上下移动,保证装置放置后下挡板与树枝的接触。使用PVC透明塑料板制成的捕获装置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与机械强度,经久耐用。
长斜坡以及短斜坡的长度相加短于捕虫仓的短边长度,保证了长斜坡以及短斜坡之间有足够的空隙使松毛虫落入捕虫仓中。
本实用新型使用黑光灯诱捕,避免了以往采用化学杀虫剂带来的残留、抗性、再度猖獗的问题,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中,101-盒体,102-铰链I,103-活动门,104-下挡板,105-上挡板,106-挡块,107-灯座,108-黑光灯,109-金属网,110-蓄电池,111-铰链II,201-长斜坡,202-短斜坡,203-空隙,204-捕虫仓,205-挡板,206-凸台,207-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00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玫瑰种植用杀虫灯
- 下一篇:一种马铃薯病虫害远程实时预测预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