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控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97495.2 | 申请日: | 2018-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5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林映津;张玉珍;苏玉萍;林佳;黄文丹;童月华;刘毅勐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映津 |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3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材料 水生植物 外框 生态控藻 导流板 粗孔 曝气设备 细孔 本实用新型 生态食物链 底栖动物 食藻鱼类 侧连接 贝类 导流 固载 控藻 配重 右部 藻类 微生物 水体 种植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控藻装置,包括外框,所述的外框上部右侧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左侧为固定床,外框下部右侧设置曝气设备,外框右部连接粗孔性透水材料,粗孔性透水材料其余三侧连接细孔性透水材料,粗孔性透水材料和细孔性透水材料四周固定一圈配重;所述的固定床上部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下部为生物固载,它能够利用曝气设备和导流板将藻类导流进入生态控藻装置底部,利用固定床中的水生植物、微生物及贝类,配合水体中食藻鱼类和底栖动物形成良性的生态食物链,达到控藻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藻技术,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生态控藻装置。
背景技术
控藻、除藻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问题,化学、物理控藻除藻成本高且容易引起二次污染,无污染且运行成本低的生态控藻除藻方法是如今被广泛追求的方法,虽然现有的滤食鱼类除藻和生物操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鱼类含藻粪便上浮扩散造成的二次污染又成为新的污染源,导致藻类在水体中继续大量繁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控藻装置,它能够利用曝气设备和导流板将藻类导流进入生态控藻装置底部,利用固定床中的水生植物、微生物及贝类,配合水体中食藻鱼类和底栖动物形成良性的生态食物链,达到控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生态控藻装置包括外框,所述的外框上部右侧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左侧为固定床,外框下部右侧设置曝气设备,外框右部连接粗孔性透水材料,粗孔性透水材料其余三侧连接细孔性透水材料,粗孔性透水材料和细孔性透水材料四周固定一圈配重;所述的固定床上部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下部为生物固载;所述的外框组成的材质为环保材料,由绳索或刚性材料组成,外框利用绳索固定在水面;所述的固定床通过绳索悬挂于外框上中部,并通过绳索调整固定床的高度,固定床采用光催化材料,固定床上部的水生植物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或浮水植物;固定床下部的生物固载为原位环境友好型微生物和食藻性贝类;所述的曝气设备采用的是阵列可控纳米溶氧盘,曝气流态配合导流板的作用,将从粗孔性透水材料引入的藻类导流至固定床底部,通过固定床进行控藻;所述的配重固定在粗孔性透水材料和细孔性透水材料底部四周相同高度的地方,配重根据实际水深设置多个层次配重的数量,数量的不同能调节本实用新型装置在水中的深度,配重的间距根据当地水位落差设置,配重使本实用新型装置始终处于垂直状态。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的外框组成材质属环保材料,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外框通过绳索固定在水面,通过岸边绳索的收缩,能够移动装置转移到所需位置。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固定床采用光催化材料,见光充氧,固定床能够根据需要固定于水体不同深度,固定床上部的水生植物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或浮水植物,植物形成阴影,对底部分布的藻类的光合作用起到抑制作用,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生长繁殖;固定床下部的生物固载为原位环境友好型微生物和食藻性贝类,环境友好型微生物能够分解食藻鱼类产生的上浮的含藻粪便,能使水体中不易降解的固体悬浮颗粒凝聚,进而沉淀到底部,食藻性贝类能降低藻密度。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的曝气设备采用的是阵列可控纳米溶氧盘,微纳米气泡能够快速增加水体溶解氧使底部水体处于好氧状态,对藻类生长繁殖有一定抑制作用,曝气流态配合导流板的作用,将从粗孔性透水材料引入的藻类导流至固定床底部,通过固定床阴影、固载生物结合水体中食藻鱼类和底栖动物进行控藻,通过调节曝气设备流量和气泡的大小,改变水体中泥沙含量,使食藻鱼类在摄入藻类的同时摄入泥沙,产生的粪便带有泥沙能够下沉到底泥,避免含藻粪便上浮扩散引起藻类二次污染。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的配重能够根据水位调节使本实用新型装置始终处于垂直状态,避免粗孔性透水材料、细孔性透水材料因水位的调节而纠缠在一起,影响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映津,未经林映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74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纯氧曝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曝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