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埋管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3826.5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9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朱良民;李延敏;刘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T10/15 | 分类号: | F24T10/15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地下热能 出水管 地埋管 进水管 进入管 排出管 连通 地埋管换热装置 应用技术领域 供热稳定性 换热管两端 换热装置 地热泵 换热泵 换热管 换热器 埋管 环绕 采集 补充 外部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埋管换热装置,属于地下热能应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地埋管,环绕地埋管设有换热管,换热管两端分别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外部设有补充换热器,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换热泵;地埋管两端分别连通介质进入管和介质排出管,介质进入管和介质排出管分别连接地热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解决了地下热能损耗后影响供热稳定性的问题,扩展了地下热能采集后应用的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埋管换热装置,属于地下热能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地球资源匮乏,资源开发模式效率低,全球面临资源紧张的难题。地下具有丰富的热能资源,采用地下热能代替煤炭或其他可燃物质燃烧热能,对于地球环境的破坏大大减少,对于地球资源的占用也大大减少。
但是,地下热能主要用来采集后供热使用。地下热能资源虽然非常丰富,目前通常是深埋地下管道通过热能交换后采集热能,再经过地表管道输送后直接供热,但是,地表运输时热能有损耗,导致供热量不稳定,在使用上也就不稳定,因此,限制了其热能使用范围和效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埋管换热装置,结构简单,解决了地下热能损耗后影响供热稳定性的问题,扩展了地下热能采集后应用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埋管换热装置,包括地埋管,环绕地埋管设有换热管,换热管两端分别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外部设有补充换热器,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换热泵;地埋管两端分别连通介质进入管和介质排出管,介质进入管和介质排出管分别连接地热泵。
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1、热能采集:地热泵加压推动换热介质在介质进入管、地埋管和介质排出管中不断循环流动,通过热交换,换热介质升温采集热能;
2、换热供热:换热泵加压推动水在换热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中循环流动,通过热交换利用地埋管采集的热能进行供热;
3、供热调控: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补充换热器,根据需要对换热管进行补充换热,保持换热管供热稳定性。
目前,地下热能通过地埋管换热采集热能后,通常直接通入水平输送管进行输送供热,在水平输送供热过程中,热能有损耗,导致供热不稳定,而且,设备出现障碍后,必须全面停止供热,才能进行维护和检修,维护和检修成本高。
所述出水管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连接补充换热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测知的温度,打开或关闭补充换热器,调控出水管中水温,保持供热稳定性。
所述地埋管为U型地埋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换热管和补充换热器,取代了地埋管中的换热介质直接进行供热的模式,通过换热管换热后,再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补充换热器,能够保持换热管供热的稳定性;大大扩大了地下热能采集后的应用范围。
(2)通过设置换热管和地埋管,将热能采集和热能供应分开设置,大大方便的检修和维护,能够分期分批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不需要全面停产检修,大大减少了对生产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补充换热器;3、换热管;4、U型地埋管;5、介质进入管;6、介质排出管;7、出水管;8、换热泵;9、地热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未经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38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