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极抛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86876.0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0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3/00 | 分类号: | B24C3/00;B24C9/00 |
代理公司: | 11435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70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抛丸头 底端 挂柱 本实用新型 底座顶端 缓冲板 上进口 吸音板 旋转柱 转动轴 壳体 伸入 输出端连接 贯通连接 缓冲功能 壳体顶壁 壳体顶端 壳体内壁 壳体内部 抛丸处理 抛丸装置 使用寿命 延长装置 隔音 电极 固定板 螺旋套 内板 外板 底座 连通 体内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极抛丸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设有壳体,所述壳体顶端中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贯穿壳体顶壁并伸入壳体内与挂柱相连,所述挂柱上设有多个固定板,所述挂柱底端连接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底端伸入固定在底座顶端的螺旋套内,所述壳体右端上部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连通上进口,所述壳体内部右端上部设有抛丸头,所述抛丸头与第二电机相连且抛丸头与上进口贯通连接,所述壳体内壁上固定有一层吸音板,所述吸音板的外侧上固定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包括外板与内板。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电机进行抛丸处理,具备隔音、缓冲功能,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清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抛丸装置。
背景技术
电极是电子或电器装置、设备中的一种部件,用做导电介质(固体、气体、真空或电解质溶液)中输入或导出电流的两个端。通过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能够清理或强化电极表面,同时对铸件进行落砂﹑除芯和清理。通过一种或多种砂料来打击电极的表面,能够起到消除电极表面的一些附着物,如铁锈等。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CN203726347U公开了一种改良的抛丸装置,包括机体、机体内部的上表面中心处设有挂钩,机体的外部的上面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挂钩相连,挂钩下连接有用于挂物体的挂柱,机体内部的一侧内壁的上部设有抛丸头,机体外部的一侧外壁的上部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抛丸头相连,第二电机后部设有上进口,上进口与抛丸头贯通相连,所述机体由上壳体、下端盖以及内套筒组成,上壳体内的下端与下端盖固定连接,内套筒固定在上壳体的内壁面上。
现有的抛丸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挂柱转动,对固定板上的电极进行落砂﹑除芯和清理,但壳体的内壁上的耐磨层不具备缓冲功能,长时间磨损后,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抛丸装置,具备能够对电机进行抛丸处理,具备隔音、缓冲功能,延长装置使用寿命,同时保证挂柱能够平稳工作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壳体的内壁上的耐磨层不具备缓冲功能,进而会影响装置使用寿命,同时无法保证第一电机工作时挂柱的稳定性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极抛丸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设有壳体,所述壳体顶端中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贯穿壳体顶壁并伸入壳体内与挂柱相连,所述挂柱上设有多个固定板,所述挂柱底端连接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底端伸入固定在底座顶端的螺旋套内,所述壳体右端上部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连通上进口,所述壳体内部右端上部设有抛丸头,所述抛丸头与第二电机相连且抛丸头与上进口贯通连接,所述壳体内壁上固定有一层吸音板,所述吸音板的外侧上固定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包括外板与内板,所述外板靠近内板的一侧设有多个插柱,多个所述插柱均插入内板上的插槽内,所述插柱之间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板、外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挂柱上的多个固定板的尺寸自上而下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吸音板采用聚酯纤维吸音棉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插柱的左部上下两端均固定有卡块,所述插槽内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抛丸头的左端依次贯穿吸音板、缓冲板。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壁上设有与转动轴相匹配的轴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从抛丸头中抛出的高速弹丸与高速转动的固定板上的电极相接触,进行抛丸处理,能够有效去除电极表面的锈层等附着物,同时当高速弹丸与壳体内的缓冲板接触时,能够使外板受力箱内板方向压缩,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缓冲受到的压力,进而达到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6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航空零件去毛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义齿喷砂机的除尘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