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安全性铝壳锂离子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85903.2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7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姚耀春;米如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0525;H01M2/36;H01M2/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壳 锂离子动力电池 本实用新型 动力电池 高安全性 单向阀 电池使用寿命 充放电过程 绝缘固定板 安全阀 安全问题 极柱盖帽 防膨胀 连接片 注液孔 垫圈 电芯 极柱 铝钉 上盖 变形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安全性铝壳锂离子动力电池,属于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该防鼓胀铝壳的动力电池,包括铝壳、上盖、极柱、注液孔、电芯、垫圈、绝缘固定板、极柱盖帽、铝钉和集流连接片,还包括防膨胀单向阀和安全阀。本实用新型在铝壳的动力电池中增加了个防鼓胀单向阀,不仅可以防止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或其它情况下因鼓胀变形所引起的安全问题,还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安全性铝壳锂离子动力电池,属于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大量应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得到快速发展。尤其铝壳动力电池因重量轻、能量密度大、散热好等优点,而备受市场青睐。但铝壳电池由于生产过程中水分的带入、过充电、内部短路以及其它滥用条件下,导致一些副反应的发生会产生一些气体,从而使铝壳锂离子电池出现不同程度的胀气、鼓肚、爆炸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
目前,市场上的铝壳电池由于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副反应或微短路等问题使得电池在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鼓胀,导致电池质量急速下降,并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安全性铝壳锂离子动力电池,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专利申请号为201420373871.3、名称为“一种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提供一种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包括电池壳体、与电池壳体配合的上盖和极柱, 所述电池壳体表面安装若干由加强筋构成的米字型加强筋组,所述上盖外表面两侧设有极柱孔,上盖中间位置设有注液孔,上盖内表面的极柱孔上设有固定槽和固定柱,以防止极柱固定时移位,当将电芯置于电池壳体内时,电芯通过极柱与上盖连接。该电池壳体前、后、左、右四个面上沿横向、纵向以及斜向设置有加强筋,可以大大提高电池壳的耐压能力。该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主要针对的是大容量塑壳锂离子电池,但是对于铝壳的动力电池鼓胀却没有处理方式。
对于铝壳动力电池,由于铝本身延展性很好,所以导致铝壳动力电池很容易鼓胀,等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进而导致爆炸,并且铝壳厚度很薄,很难通过安装一般的泄压装置对其进行保护。市场上现有的铝壳锂离子动力电池只含有安全阀,待安全阀一破裂则电池就作废了,并且有时候安全阀泄压不够的情况下,会导致电池爆炸引起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市场上现有铝壳电池鼓胀,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不好等问题,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的铝壳动力电池。本高安全性铝壳锂离子动力电池可以防止铝壳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或其它不良情况下,电池因鼓胀而发生的安全问题、电池性能降低和失效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安全性铝壳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铝壳、上盖、极柱、注液孔、电芯、垫圈、绝缘固定板、极柱盖帽、铝钉和集流连接片,铝壳上设有与铝壳1配合的上盖,上盖顶部表面设有对称的两个极柱孔、注液孔,铝壳内部放置电芯,电芯极耳通过集流连接片连接两个极柱,每个极柱均依次连接垫圈、绝缘固定板后通过极柱盖帽固定在上盖顶部表面极柱孔上,注液孔注液后通过铝钉密封,还包括防膨胀单向阀和安全阀,上盖顶部表面中间位置设有的防膨胀单向阀孔以及防膨胀单向阀孔相邻的安全阀孔,防膨胀单向阀孔内安装防膨胀单向阀,安全阀孔内安装安全阀;
所述防膨胀单向阀包括阀盖、密封圈、过滤片、胶帽、阀体和螺母;
所述防膨胀单向阀中阀体顶层为台阶状、内部设有空心圆柱的柱体,内部空心圆柱上端通过胶帽密封,靠近内部空心圆柱从内至外的顶层台阶上依次安装过滤片、密封圈以及阀盖,阀盖上设有泄气孔,阀体底部穿过上盖顶部表面防膨胀单向阀孔后焊接螺母固定。
上述防膨胀单向阀的泄压压力要低于安全阀的冲破压力。
所述极柱下端呈方形结构,方形结构上有两个连接孔,连接孔和电芯极耳相连接;极柱上端内外都设有螺纹,外部螺纹与极柱盖帽配合安装在上盖顶部表面极柱孔上,内部螺纹可与外端用电设备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59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汽车电池密封铝壳
- 下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接线端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