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损硬币自动检测剔除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57466.3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6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同建;张艳慧;陈绵书;高德华;李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D5/00 | 分类号: | G07D5/00;G07D3/04;G07D3/1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郭佳宁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币 自动检测 污损 剔除设备 剔除 机器视觉技术 图像获取装置 硬币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 挡币装置 翻面装置 合格硬币 金融机具 人工检测 剔除装置 压币装置 自动分类 安装板 检测 流通 统一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融机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损硬币自动检测剔除设备;包括硬币输送装置、第一安装板、压币装置、挡币装置、硬币剔除装置、硬币翻面装置和图像获取装置,是一种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污损硬币自动检测并剔除的设备,可以针对现有流通的污损硬币进行自动检测、剔除,并可将合格硬币进行自动分类,以解决目前人工检测存在的检测标准不统一、耗费人力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融机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损硬币自动检测剔除设备。
背景技术
硬币作为人民币的一种辅助货币,具有耐磨损、流通寿命长、使用方便,又便于自动售货服务等特点,大大节约了纸币的发行成本和印钞费用。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一元币、五角币和一角币,在硬币流通过程中由于人为破坏、磨损、氧化、侵蚀等各种原因导致硬币变形、缺裂、表面出现腐蚀斑点、锈渍等,硬币的文字、面额数字、图案等表面特征无法有效识别。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规定:硬币有穿孔,裂口,变形,磨损,氧化,文字、面额数字、图案模糊不清等情形之一的不宜流通。随着我国正在逐步推行的“低面额货币硬币化”,市场硬币流通量将会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残损硬币的鉴定和兑换工作也会随之增多。以往对于污损硬币的鉴别基本都是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存在检测标准不统一,耗费人力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污损硬币自动检测剔除设备,是一种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污损硬币自动检测并剔除的设备,可以针对现有流通的污损硬币进行自动检测、剔除,并可将合格硬币进行自动分类,以解决目前人工检测存在的检测标准不统一、耗费人力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污损硬币自动检测剔除设备,包括硬币输送装置1、第一安装板3、压币装置6、挡币装置7、硬币剔除装置8、硬币翻面装置4和图像获取装置10;
硬币输送装置1包括旋转盘12、料斗13、硬币分离盘11、第二安装板14 和旋转盘的驱动电机15,其中料斗13与硬币分离盘11铆接在一起,旋转盘12 的外圈开有多个载币槽121,硬币分离盘11上开有直径与载币槽121开口处宽度相同的圆孔111,旋转盘12活动连接在硬币分离盘11内,且圆孔111所在硬币分离盘11上的位置能够使得旋转盘12在硬币分离盘11上转动时通过载币槽 121的硬币也能通过圆孔111,硬币分离盘11固定在第二安装板14上,且第二安装板14上与圆孔111对应的位置设有圆弧型槽141,圆弧型槽141的宽度与硬币分离盘11上圆孔111的直径相同,第二安装板14为折叠板,其不设置圆弧型槽141的一侧板用于支撑,第一安装板3固定在第二安装板14外侧的折叠处,二者紧密贴合在一起,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安装板3、第二安装板14 和硬币分离盘11与旋转盘12连接,使得旋转盘12在驱动电机15的驱动下旋转;
第一安装板3上设有开口31、第一通孔32和第二通孔33,第一轨道2固定在第二安装板14上的圆弧型槽141下方至开口31处的第一安装板3内侧,且第一轨道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接近开关5固定在第一安装板3的外侧,且接近开关5的感应面与第一轨道2平齐;
硬币翻面装置4设置在第一安装板3的开口31处,硬币翻面装置4包括翻面电机41、连接架42、旋转轨道43和透明玻璃板44,其中翻面电机41为伺服电机,连接架42固定在翻面电机41上且螺栓连接在第一安装板3上,翻面电机 41的电机轴穿过连接架42与旋转轨道43连接,且旋转轨道43与第一轨道2平齐,旋转轨道43上安装有两块透明玻璃板44,两透明玻璃板44之间的间隙大于最厚硬币的厚度,翻面电机41为闭环控制,控制翻面时旋转角度为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574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