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尼器密封机构和往复式电流变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7623.2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4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麦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6 | 分类号: | F16F9/36;F16F9/53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雷莹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器 密封机构 活塞杆 密封座 缸体 本实用新型 油封 电流变阻尼器 开口端 往复式 密封圈 体内 单向导通 电流变液 缸体开口 高压冲击 回流单元 密封效果 流变液 油封处 受电 密封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尼器密封机构和往复式电流变阻尼器,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密封机构用于阻尼器的缸体和一端插入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杆之间的密封,且所述阻尼器密封机构位于所述缸体的供所述活塞杆插入的开口端,且该阻尼器密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缸体开口端内、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的密封座,位于所述密封座和缸体之间的密封圈,以及于所述缸体的开口端设置在所述密封座上、且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的油封,还包括设于所述密封座内、以构成所述油封处与所述缸体内单向导通的电流变液回流单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尼器密封机构可避免油封受电流变液的高压冲击而损坏,能够降低油封发生失效的可能,进而可保证其密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用阻尼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阻尼器密封的阻尼器密封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该阻尼器密封机构的往复式电流变阻尼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阻尼器多为液压阻尼器,其均为通过阻尼液流经节流孔耗能来实现阻尼效果,通过调节节流孔孔径的大小可改变阻尼液流量,以调整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同时,阻尼器输出阻尼的大小也会随阻尼器行程的改变而改变。现有的液压阻尼器响应于外部振动载荷的输出阻尼力是被动的,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阻尼器的缓冲性能和阻尼效果。为此,作为一种新型减振器结构的电磁阻尼器逐渐得到了应用,不过,现有的电磁阻尼器也存在结构复杂,需对减振器中的电机进行主动控制,以及设备维护要求和成本均较高的不足。
电流变液作为一种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粘度、塑性等流变特性发生急剧变化的智能材料,其能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瞬间从自由流动的液体变为半固体,以呈现出可控的屈服强度,且这种变化随电场的变化是可逆的,因而采用电流变液作为阻尼液的电流变阻尼器日益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电流变阻尼器的受控参数主要为电流变液的粘度,随着电场强度的变化,电流变液可实现连续变化的粘度值,从而能够获得连续可调的输出阻尼力,同时,将阻尼器中的电场控制与传感器及控制器相结合,也可实现减振系统的半主动控制,而能够随外部振动激励的变化获得与之相匹配的阻尼效果。
电流变阻尼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液压阻尼器,因其阻尼力可调、可控性强,以及较好的响应性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不过,现有的电流变阻尼器中,以往复式电流变阻尼器为例,在其缸体和活塞杆之间往往为采用油封进行密封,在使用中因电流变液的高压冲击,难以避免的会产生密封失效的问题。此外,现有的油封结构也并不适于电流变液这种含有颗粒的阻尼液,长时间使用后油封也容易因磨损而造成密封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阻尼器密封机构,以能够适用于往复式电流变阻尼器,并可降低油封发生密封失效的可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阻尼器密封机构,以用于阻尼器的缸体和一端插入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杆之间的密封,所述阻尼器密封机构位于所述缸体的供所述活塞杆插入的开口端,且该阻尼器密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缸体开口端内、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的密封座,位于所述密封座和缸体之间的密封圈,以及于所述缸体的开口端设置在所述密封座上、且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的油封,还包括设于所述密封座内、以构成所述油封处与所述缸体内单向导通的电流变液回流单元。
进一步的,于所述密封座内设有环所述活塞杆设置的刮油环。
进一步的,于所述刮油环外套设有弹性密封圈,且所述刮油环通过卡置于所述密封座上的挡圈定位在所述密封座中。
进一步的,相邻于所述刮油环,于所述密封座内设有环所述活塞杆设置的内衬。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变液回流单元包括形成于所述密封座内的连通于所述油封处和所述缸体内的回流通道,以及位于所述回流通道中的单向阀件,且所述单向阀件被构造为可承接于所述缸体内的压力而封堵所述回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件为Y型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麦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麦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76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驱汽车减震器上盖径向密封装置
- 下一篇:旋转式电流变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