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可控的小型细胞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7585.0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8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池在龙;李童;朱泽慧;程孜蕴;吴泽童;林鸿浩;缪灵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36;C12M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 代理人: | 陈翔 |
地址: |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空间 可调阀 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 对外连接 培养装置 小型细胞 压力可控 培养箱 可调 气泵 管路汇集 实验环境 箱体开口 青光眼 高压力 支管路 箱盖 支管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力可控的小型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可调气泵、第一可调阀、第二可调阀、压力表和第三可调阀,培养箱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中的多个培养空间和设置于箱体开口处的箱盖;可调气泵连接第一可调阀后通过多个入管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入多个培养空间中,每个入管路上均对外连出支管路并在支管路上设置第二可调阀;每个培养空间均对外连接设置压力表,每个培养空间通过多个出管路对外连接,且多个出管路汇集并连接第三可调阀。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多个培养空间进行不同压力的对照实验,并且可以保持多个培养空间的实验环境一致,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更有利于研究高压力对青光眼发病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实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可控的小型细胞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不可逆损伤为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全球致盲率第一的眼科疾病。全球40至80岁年龄段青光眼患者约有6430万人,预计到2020年和2040年分别将达到7600万人和1亿1180万人。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导致青光眼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因素,体外模拟高压力对相关细胞的影响,是在青光眼发病制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体外压力培养是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对细胞施加不同压力的一种细胞培养技术,用以研究压力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压力是细胞生长、增殖、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中,常需要模拟不同的压力环境,研究不同压力下,细胞及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许多疾病都是由细胞生存环境压力的改变而造成的,为了研究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我们常需要模拟这种异常的压力环境。
但是,在现有的压力培养中,技术比较单一,一般直接用打气球和压力计联合三通管向培养瓶中打气,其缺点主要有两点:①不能做到维持气压的同时保持气体的流通,随着细胞培养的进行,培养瓶中的CO2浓度,PH值等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无法完全模拟体内情况;②操作较为复杂,一些实验室为了创造出合适的条件,自行改造动物加压仓来制作培养仪器,耗费的时间精力较大。因此,开发出新型的培养设备对方便实验,进而推动研究的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供多空间进行细胞体外压力实验,并能保证了其他变量统一的小型细胞培养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压力可控的小型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可调气泵、第一可调阀、第二可调阀、压力表和第三可调阀,培养箱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中的多个培养空间和设置于箱体开口处的箱盖;可调气泵连接第一可调阀后通过多个入管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入多个培养空间中,每个入管路上均对外连出支管路并在支管路上设置第二可调阀;每个培养空间均对外连接设置压力表,每个培养空间通过多个出管路对外连接,且多个出管路汇集并连接第三可调阀。
作为一种改进,入管路和出管路分别设置于箱体相对的两侧壁,压力表和出管路在同侧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多个培养空间由上至下排列设置,箱盖开设于箱体的侧边,培养箱中设置有旋转机构,多个培养空间设置可拆卸的培养托盘,培养托盘上放置若干培养皿,旋转机构在工作时带动培养托盘进行旋转。
作为一种改进,旋转机构包括电机、转轴、平面轴承和传动齿,电机设置于箱体的底部,转轴从电机处向上延伸通过培养空间的上下壁穿入多个培养空间,每个培养空间的下壁上设置平面轴承,该平面轴承套设于转轴上,平面轴承上设置传动齿,该传动齿套设于转轴上并与转轴联动;培养托盘为圆盘并具有一安装槽,安装槽上下贯穿培养托盘并从培养托盘侧边延伸至轴心,培养托盘的下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传动齿配合的底槽,底槽的槽壁具有与传动齿相啮合传动的内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7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细胞悬液的制备用CO2恒温培养箱
- 下一篇:一种细胞转瓶培养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