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及新型太阳能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4956.X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4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罗来忠;沈刚祥;罗贤进;李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赫里欧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S40/36;H02S40/00;H02S20/23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组件 本实用新型 逆变器 并联 太阳能电池单元 控制器 母线 交流输出端 受外界环境 输入端并联 蓄电池 电路失效 控制器电 电压低 户外 电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及新型太阳能发电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控制器以及逆变器和/或蓄电池;多个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并联;一个或多个太阳能光伏组件与控制器电连接,多个所述控制器与母线并联;多个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并联于母线,多个所述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并联于电网。本实用新型中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及新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电压低,使用安全。其每块太阳能电池单元独立工作,即使某一块太阳能电池单元损坏,也不会造成其所处的电路失效,因此其更适合使用于户外,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及新型太阳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常用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每个电池组由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依次串联组成。在使用过程中,这样的设置方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树叶或者异物落在太阳能电池单元上时会遮挡阳光。被遮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会降低发电效率甚至完全失效,如某一太阳能电池单元失效,则整个电池组件失效。另外,某一太阳能电池单元部分或完全失效时会发热,严重时会形成热斑。某一太阳能电池单元失效时还会造成电压升高,严重时会击穿该太阳能电池单元。由于存在击穿的风险,因此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板仅能使用高分子材料,但高分子材料密封性难以达到100%防水的效果,既降低了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使用寿命,也限制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推广应用。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串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灰尘、树叶等异物会由于重力作用会下沉至组件底端遮挡底端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现有技术中的产品无法避免这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控制器以及逆变器和/或蓄电池;多个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并联;一个或多个太阳能光伏组件与控制器电连接,多个所述控制器与母线并联;多个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并联于母线,多个所述逆变器交流输出端并联于电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逆变器和/或蓄电池分散式设置、并联在母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器为电流平衡控制器。其功能是在保证电流最大化的状态下恒压输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器为有源电流平衡控制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单元;
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串联组成一串;
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设置为两串以上,两串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以串为单位并联;
每一串中的每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其它串中的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并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两串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成一组,每一串中的每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同组中的其它各串中的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并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设置为两组以上,两组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以组为单位串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串联以后的多组太阳能电池单元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位于同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组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母线串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连接有导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导电胶带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串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上下方向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赫里欧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赫里欧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49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