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污水中固体悬浮物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31448.8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7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母建坤;杨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延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涂连梅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轴 搅拌桨 流道 气浮池 输送泵 絮凝池 污水 本实用新型 固体悬浮物 搅拌装置 调节池 溶气罐 释放器 絮凝 电机 表面开设 净化效果 溶气水泵 出水孔 均布 气浮 竖直 对称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处理污水中固体悬浮物的设备,包括调节池,调节池通过絮凝输送泵与絮凝池相连;絮凝池通过气浮输送泵与气浮池相连,气浮池通过溶气水泵与溶气罐相连;还包括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设于絮凝池上的电机和与电机相连的搅拌轴;搅拌轴内沿搅拌轴的长度方向上竖直开设有搅拌轴流道,搅拌轴流道与絮凝输送泵相连通,搅拌轴上对称设有搅拌桨;任一搅拌桨内沿搅拌桨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与搅拌轴流道相连通的搅拌桨流道,任一搅拌桨表面开设有与搅拌桨流道相连通的出水孔;气浮池内设有与溶气罐相连的球形释放器,球形释放器上均布有气孔。本实用新型使得气浮池中的气泡与污水充分反应,净化效果良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污水中固体悬浮物的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中,欲处理的水质除一些含砂较多的原水水体以及含机械杂质较重的污水外,大部分都是质轻的悬浮颗粒;在工业废水或生活废水中常含有大量的胶体、有机物或微细固体颗粒,它们比重接近于1,又带有电荷。它们吸引水中异性带电离子,在其周围形成“双电层”。由于静电斥力,它们不会自行凝聚,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体型,不会上浮,也不会沉降,被称为悬浮物。这样的污水若直接排入大自然,会对自然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对于这些原水,若沿用传统的沉淀方法,效果必然很差,尤其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由于混凝和水力条件变劣,处理效果更难保证。污水由污水泵从污水池抽向紫凝池,并添加絮凝剂,但絮凝剂在絮凝池中分布的均匀性影响后面污水的聚凝效果,也影响着污水中固体悬浮物去除率。
气浮机是利用小气泡或微小气泡使介质中的杂质浮出水面机器,对水体中含有的一些比重接近于水的细微籍其自重难于下沉或上浮即可采用该气浮装置;溶气气浮主要是通过将气体溶解和超饱和溶解,最后释放于气浮池中达到气浮效果;但是,现有气浮机的气浮口较小,导致气浮浮选时间比较长,而且出水效果也不能完全满足生产要求,这会大大地影响气浮机的处理效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使得絮凝剂在絮凝池中分布更均匀且气浮效果更好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中氨氮去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处理污水中固体悬浮物的设备,包括调节池,调节池通过絮凝输送泵与絮凝池相连,调节池与絮凝输送泵之间设有絮凝剂投放设备;絮凝池通过气浮输送泵与气浮池相连,气浮池通过溶气水泵与溶气罐相连;还包括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设于絮凝池上的电机和与电机相连的搅拌轴;搅拌轴内沿搅拌轴的长度方向上竖直开设有搅拌轴流道,搅拌轴流道与絮凝输送泵相连通,搅拌轴上对称设有搅拌桨;任一搅拌桨内沿搅拌桨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与搅拌轴流道相连通的搅拌桨流道,任一搅拌桨表面开设有与搅拌桨流道相连通的出水孔;气浮池内设有与溶气罐相连的球形释放器,球形释放器上均布有气孔。
为了使絮凝输送泵输送的污水在压力作用下,自搅拌桨上通孔进入絮凝池,任一搅拌桨均倾斜设置,且搅拌桨的顶端面固定于搅拌轴上。
位于搅拌轴同一侧的搅拌桨的底端面固定有一个竖直的刮板,将长方体结构的刮板的表面与絮凝池内壁的表面相接触,刮板随搅拌轴转动的同时,将絮凝池内壁上的附着物与絮凝剂相接触,以使絮凝剂与污水中的杂质接触更充分。
气浮池内还设有倾斜的折流板,折流板与球形释放器相切,倾斜设置的折流板有助于导流,缩短了浮选时间,改善出水效果。
搅拌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60°。
气浮池上设有刮沫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搅拌轴的搅拌轴流道与絮凝输送泵相连通,便于加入絮凝剂的污水进入搅拌轴流道内,并自搅拌桨表面的出水口排除搅拌装置进入絮凝池,以提高絮凝剂在絮凝池中分布的均匀性;球形释放器使得气浮池内的气泡更加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延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延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314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污水中氨氮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膜法海藻加工废水深度处理回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