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VOCs废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6031.2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1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红;王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安格林艾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90;B01D5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刘阳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废气 催化臭氧氧化 净化装置 填装 吸附 臭氧 本实用新型 还原催化剂 传统工艺 过量臭氧 装置实现 臭氧量 空速比 风量 稀释 能源 保证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VOCs废气净化装置,废气中的VOCs吸附和催化臭氧氧化分离开来,臭氧不直接与废气接触,无论多大风量废气,均不会稀释臭氧浓度,保证了催化臭氧氧化的顺利进行;该装置避免了为达到完全处理VOCs催化剂所需求的空速比下催化剂填装量过大的问题,仅需考虑快速吸附所需的催化剂填装量,达到了降低投资成本的目的;该装置实现了根据VOCs总量来计算还原催化剂所需臭氧量,避免了传统工艺需提供过量臭氧来实现VOCs完全反应所造成的能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气净化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含VOCs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大气中较活跃的组分,它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还可在大气中形成光化学烟雾及有机气溶胶等二次污染物,成为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据测算,2015年我国VOCs人为源排放总量达3000万吨,其中工业源VOCs排放占人为源排放总量55.5%。2016年7月,工信部和财政部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到2018年工业源VOCs在2015年基础上消减330万吨。因此,研究开发VOCs的净化技术,减少VOCs的排放有助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保障人体健康,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目前,对工业废气中的VOCs可采用吸附、燃烧或催化燃烧、光催化氧化、等离子体分解、生物处理及催化臭氧氧化等技术净化处理,特别是针对低浓度VOCs,采用催化臭氧氧化处理被认为是比较有前景的净化技术。
目前的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主要有两种工艺:(1)采用臭氧发生器提供臭氧,与待处理废气充分混合后进入催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催化臭氧氧化VOCs为CO2和H2O;(2)采用真空紫外灯,含VOCs废气通过真空紫外灯初步分解,同时真空紫外灯产生臭氧,与含VOCs废气充分混合进入催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催化臭氧氧化VOCs为CO2和H2O。以上两种催化臭氧氧化工艺中的氧化剂为臭氧,要想达到理想的氧化效果,必需使废气中的臭氧达到足够浓度。比如为使1万m3/h的废气中臭氧浓度达到100mg/m3,采用臭氧发生器则需要1kg/h的臭氧产量,不仅臭氧发生器的投资高,运行能耗也高。若采用真空紫外灯达到相同臭氧量,投资成本有所下降,但运行成本和臭氧发生器相当。
为降低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含VOCs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本发明提出针对排放的VOCs先采用催化剂进行快速、大量吸附过程,再通过真空紫外灯光解分解以及紫外灯产生的臭氧对已经吸附的VOCs进行催化氧化,从而分解成CO2和H2O,进而使催化剂原位还原的新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VOCs废气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VOCs废气净化装置,包括除尘过滤系统、与除尘过滤系统相接通的VOCs吸附催化反应集成系统、与VOCs吸附催化反应集成系统的另一端相接通的废气引风系统、与VOCs吸附催化反应集成系统的侧端相接通的臭氧供给系统和与废气引风系统相接通的臭氧引风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VOCs吸附催化反应集成系统设置有若干的吸附反应区和再生体系,吸附反应区进行吸附完成后,再生体系对吸附反应区进行分区净化,再生体系为由所述臭氧供给系统提供臭氧,在所述的臭氧引风系统作用下产生低风速、高浓度臭氧,进入处于需再生的吸附反应区,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催化臭氧氧化将所述的VOCs吸附催化反应集成系统中的已经被吸附的VOCs降解为CO2和H2O。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附反应区至少为两个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安格林艾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安格林艾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60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