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发热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2937.7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3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北野孝次;外村徹;渡边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6/14 | 分类号: | H05B6/14;H05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王维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主体 发热机构 空隙部 排气口 冷却机构 发热辊 轴向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冷却辊主体 吸引机构 吸气口 中空的 中空 发热 冷却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应发热辊装置,能够利用气体将辊主体和/或感应发热机构均匀地冷却,且不会使辊主体的周围结构复杂。其包括:中空的辊主体(2);感应发热机构(3),设置于中空部分内,且使辊主体(2)感应发热;冷却机构(7),在辊主体(2)及感应发热机构(3)之间的空隙部(X1)产生气流并冷却辊主体(2)和/或感应发热机构(3),冷却机构(7)包括:吸气口(71),形成在辊主体(2)的轴向一端侧,并与空隙部(X1)连通;排气口(72),形成在辊主体(2)的轴向另一端侧,并与空隙部(X1)连通;吸引机构(73),与排气口(72)连接并从排气口(72)吸引空隙部(X1)的气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发热辊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塑料膜、纸、布、无纺布、合成纤维、金属箔等片材或板材、线(丝)材等连续材料的连续热处理工序等中,使用在旋转的辊主体的内部配置感应发热机构、由此利用感应电流使辊主体的周壁部发热的感应发热辊装置。
而且近年来,例如随着连续材料种类改变,要求由辊主体产生的加热温度在短时间内也改变。此外,在热处理工序结束后,从安全卫生的方面来看,若辊主体的温度不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操作者无法从现场离开。从而需要将辊主体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冷却。
作为冷却辊主体的方法,如专利文献1所示,可考虑通过向辊主体及感应发热机构之间的空隙部供给空气,将辊主体冷却的空冷方式。具体来说,该辊装置中,在辊主体的一端部连接空气供给管,在辊主体的另一端部连接空气排出管。而且,在空气供给管连接用于向空隙部供给空气的送风机。
但是,在此种结构中,仅是利用送风机从辊主体的一端部供给空气,在辊主体的另一端部侧,在空隙部热空气不能有效排出,因而产生辊主体冷却不均的问题。
另外,还可考虑向辊主体的内部供给水或雾而对辊主体进行水冷的方式,但水供给回路的设置成本高,此外,在发生漏水等情况下,还可能由于破坏绝缘而导致事故。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17943号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利用气体将辊主体和/或感应发热机构均匀地冷却。
即,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发热辊装置包括:中空的辊主体;感应发热机构,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分内,并使所述辊主体感应发热;冷却机构,在所述辊主体及所述感应发热机构之间的空隙部产生气流,并对所述辊主体和/或所述感应发热机构进行冷却,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吸气口,形成在所述辊主体的轴向一端侧并与所述空隙部连通;排气口,形成在所述辊主体的轴向另一端侧并与所述空隙部连通;吸引机构,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并从所述排气口吸引所述空隙部的气体。
按照如此构成,将吸引机构与形成在辊主体的轴向另一端侧的排气口连接,并从该排气口吸引气体,由此从形成在辊主体的轴向一端侧的吸气口吸入外部气体,并在辊主体及感应发热机构之间的空隙部流动。此时,辊主体及感应发热机构之间的空隙部呈大致圆筒形状,从吸气口吸入的外部气体在圆周方向均匀地流动,从而能够对辊主体和/或感应发热机构进行均匀的冷却。其中,在空隙部流动的热空气利用吸引机构进行吸引,被有效排出,从而能够更加均匀地冷却辊主体和/或感应发热机构。此外,作为用于实现均匀地冷却辊主体这一主要效果的辊主体的周边构造,由于只在辊主体的轴向另一端侧设置吸引机构即可,因此不会使辊主体的周围结构变得复杂。
除此以外,通过在吸引机构设置排气管道等,将高温气体排出到屋外等适当的场所,而不会向辊主体的设置空间内排出高温气体,从而不仅能够防止高温气体威胁操作者的安全,还能够防止对连续材料的连续热处理工序造成不良影响。
辊主体包括呈圆筒状的壳部和与壳部的轴向两端部连接的一对轴颈部。此外,为了实现辊主体等冷却效果或辊主体的周向均温性,优选流过空隙部的气体在周向上以均匀的流速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电株式会社,未经特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2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反向加热线圈
- 下一篇:线圈盘组件与电磁加热烹饪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