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线束与铜端子的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16163.7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3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潘志;宋广程;李魁元;康先聪;张希伟;葛鹤;罗劲文;王铃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6 | 分类号: | H01R43/26;H01R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脉冲 铝合金线 下电极 电极 升降调节装置 发生设备 连接装置 铜端子 本实用新型 固定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线束与铜端子的连接装置,包括:铝合金线束固定台;电磁脉冲发生设备;与所述电磁脉冲发生设备连接的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形成电磁脉冲发生区域;分别与所述上电极和下电极连接的升降调节装置,通过所述升降调节装置改变所述电磁脉冲发生区域的高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铝合金线束与铜端子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轻量化和低成本的要求,国外已开始将传统的铜线束更换为质量更轻、成本更低的铝合金线束。国内目前也有少数厂家推出了铝合金线束,但是难以大规模应用。而铝合金线束之间是通过铜端子连接的。传统连接方式(焊接、压接、机械固定)直接将铝合金电缆和铜端子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无法彻底阻断铜、铝两种金属之间由于本身存在的电位差而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作用。
2、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无法改变铜、铝两种金属固有的金相结构。无法改善两种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因此,长时间使用在高、低温变化的环境下就可能出现电缆和端子连接处松弛脱落的问题。
3、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无法彻底消除铝合金表面的氧化膜,而且无法避免二次氧化问题。因此,长时间使用在高、低温变化的环境下氧化膜始终存在,而导致接触电阻不断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铝合金线束与铜端子的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铝合金线束与铜端子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铝合金线束固定台;
电磁脉冲发生设备;
与所述电磁脉冲发生设备连接的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形成电磁脉冲发生区域;
分别与所述上电极和下电极连接的升降调节装置,通过所述升降调节装置改变所述电磁脉冲发生区域的高度。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在铝合金线束和铜端子接触部位形成稳定的冶金结构,使铜端子和铝合金线束圆周接触面原子结构相互渗透,形成一种新的冶金结构而融为一体,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消除了圆周接触面的细微孔隙而隔绝空气或其他电解液进入结合面,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铜、铝之间的电化学腐蚀问题。
2、改变了铜、铝两种金属的金相结构,使其热膨胀系数相近,从而能够有效解决铜、铝两种金属因为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而导致二者连接部位在反复热冲击条件下松弛脱落的问题。
3、铝合金电缆和端子表面的氧化膜在焊接瞬间高速碰撞产生的金属射流作用下被完全清除掉,于此同时在焊接部位两种金属原子结构重组,形成一种新的冶金结构而融为一体,完全消除了电缆和端子之间的孔隙,可以有效防止二次氧化的发生,从而彻底解决铝合金线束端子连接部位的氧化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处放大图。
图3是电磁脉冲焊波峰时的连接面剖面图。
图4是电磁脉冲焊波谷时的连接面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16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