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维混杂织物编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15639.5 | 申请日: | 2018-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2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 发明(设计)人: | 朱波;吴兴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固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3J1/00 | 分类号: | D03J1/00;D03J1/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仲晖 |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城南新区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尘箱 编织机构 集尘漏斗 本实用新型 编织装置 混杂织物 切料机构 储纬器 收尘箱 收料辊 集尘 经纱 纱架 纺织设备 固体粉尘 间隔设置 开口朝下 条形通孔 种碳纤维 碳纤维 侧壁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混杂织物编织装置,具体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经纱纱架、储纬器、编织机构、收料辊、切料机构、开口朝下的集尘箱、集尘漏斗和收尘箱,所述经纱纱架、所述编织机构和所述集尘箱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储纬器设置于所述编织机构的一侧,所述收料辊位于所述集尘箱内,所述集尘箱的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所述集尘漏斗,所述集尘漏斗的下方设有所述收尘箱,所述集尘箱内的顶部还固定有所述切料机构,所述集尘箱的侧壁还设有条形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对固体粉尘进行收集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混杂织物编织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布是一种单向碳纤维加固产品,其具有强度高,密度小,厚度薄,基本不增加加固构件自重及截面尺寸;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部位的加固修补。现有的碳纤维混杂织物编织装置由于编织后进行剪切,会产生固体粉尘,给操作工人的健康带来危害,会出现尘肺病。
专利一种碳纤维布及其编织装置(申请号为201520601397.X),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布及其编织装置,所述碳纤维布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采用碳纤维材料,所述纬纱采用熔融的热熔线,所述经纱和纬纱交叠编织成幅,且每幅碳纤维布的四个边缘均以所述热熔线固定。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熔融的热熔线作为纬纱,利用所述热熔线熔融后,可作为粘合剂的特性,使作为经纱的碳纤维材料粘合为一个整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产生扭曲变形,从而提高碳纤维布的质量。该实用新型不能减少固体粉尘的产生。
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可对固体粉尘进行收集的碳纤维混杂织物编织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碳纤维编织装置产生粉尘危害工人健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混杂织物编织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对固体粉尘进行收集的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碳纤维混杂织物编织装置,包括经纱纱架、储纬器、编织机构、收料辊、切料机构、开口朝下的集尘箱、集尘漏斗和收尘箱,所述经纱纱架、所述编织机构和所述集尘箱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储纬器设置于所述编织机构的一侧,所述收料辊位于所述集尘箱内,所述集尘箱的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所述集尘漏斗,所述集尘漏斗的下方设有所述收尘箱,所述集尘箱内的顶部还固定有所述切料机构,所述集尘箱的侧壁还设有条形通孔。
所述集尘箱的设置主要是对切料时产生的布料粉尘进行收集,所述收尘箱主要是对收集后的粉尘进行存放,防止扩散到空气中危害操作工人的健康。
优选的,所述切料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集尘箱顶部的固定架和与所述固定架连接的刀片。
优选的,所述集尘箱内还固定有吹尘扇,所述吹尘扇位于所述切料机构的一侧。所述吹尘扇的设置将切料产生的粉尘吹落之所述集尘漏斗内。
优选的,所述吹尘扇包括固定在所述集尘箱顶部上的电机、与所述电机相连的转轴和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若干扇叶。
优选的,所述集尘箱上还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设置主要是便于所述集尘箱内的情况进行监测。
优选的,所述集尘箱上还设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设置便于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集尘箱的设置主要是对切料时产生的布料粉尘进行收集,收尘箱主要是对收集后的粉尘进行存放,防止扩散到空气中危害操作工人的健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尘箱内部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固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固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15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