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引流管贴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11739.0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08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卉;许红兰;刘晓玲;龚晓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F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樊广秋;姚姣阳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敷料层 贴膜 水凝胶敷料 胸腔引流管 无菌水 本实用新型 蝶翼部 透明膜 引流管 多层结构 固定结构 压力损伤 依次相连 感染率 密闭性 水入侵 导管 蝶翼 脱管 细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胸腔引流管贴膜,包括依次相连的无菌水胶体敷料层、透明膜敷料层和水凝胶敷料层;所述无菌水胶体敷料层位于最外侧,所述水凝胶敷料层位于最内侧;还包括设置在水凝胶敷料层、透明膜敷料层和无菌水胶体敷料层内部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设有蝶翼部,所述蝶翼部通过蝶翼贴膜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胸腔引流管贴膜,该贴膜设置了多层结构,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避免细菌和水入侵,降低感染率;同时设置了固定结构,能够大大的减低脱管率及导管相关性压力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胸腔引流管贴膜,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科室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00例,患者需行胸腔穿刺置管术,引流胸水达到治疗目的,此为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非常重要方法。结核性胸膜炎治疗过程复杂,且患者的胸水量的多少时有反复,因此通常置管时间较长,一般约10-25天左右,甚至更久。
本科室现使用单腔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在护理过程中,病人置管后的舒适度、导管相关性压力损伤、非计划性拔管率、感染都是需要极大关注的。
现有技术存在下列问题:
问题1:天气炎热,置管患者只能擦拭清洁身体,如洗浴必须使用塑料膜包裹胸部,浴后也必须及时换膜;
问题2:现我科使用单腔静脉导管包行胸腔穿刺置管,由于胸导管蝶翼处塑料硬,常常造成导管相关性压力损伤(如压痕、皮损、压疮)。病人插管后或拔管后常有少量渗液及渗血情况发生,导致换药率增加。
之前科室常规使用施乐辉贴膜固定胸腔引流管,上述提到的问题均常有发生,其中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较高(考虑与夏天炎热,患者出汗、盗汗导致的贴膜卷边,贴膜粘性不够相关),且所有病人均反映夏季带管无法洗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胸腔引流管贴膜,该贴膜设置了多层结构,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避免细菌和水入侵,降低感染率;同时设置了固定结构,能够大大的减低脱管率及导管相关性压力损伤。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胸腔引流管贴膜,包括依次相连的无菌水胶体敷料层、透明膜敷料层和水凝胶敷料层;所述无菌水胶体敷料层位于最外侧,所述水凝胶敷料层位于最内侧;还包括设置在水凝胶敷料层、透明膜敷料层和无菌水胶体敷料层内部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设有蝶翼部,所述蝶翼部通过蝶翼贴膜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蝶翼贴膜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上的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第三固定带和第四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三固定带和第四固定带为对称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蝶翼贴膜的主体部为双面粘贴层,所述蝶翼部为十字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第三固定带和第四固定带折叠后粘贴在主体部,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与蝶翼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带和第四固定带与蝶翼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三固定带呈十字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和第四固定带呈十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菌水胶体敷料层为凸字形结构,其四周设有倒角;所述无菌水胶体敷料层的矩形部分的长度和宽度均为8-12cm。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膜敷料层为圆形结构,直径为4-5cm。
进一步地,所述水凝胶敷料层为圆形结构,直径为1-2cm。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设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在水凝胶敷料层、透明膜敷料层和无菌水胶体敷料层内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第二医院,未经南京市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117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