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Type-C输出功能的PD充电器的充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10617.X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5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裕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10 | 分类号: | H02J7/10;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功能 充电器 充电电路 充电 笔记本 本实用新型 保护功能 待机功耗 电源电路 检测电路 品牌手机 平板电脑 体积小 手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Type‑C输出功能的PD充电器的充电电路,包括PD检测电路、PD电源电路,该具有Type‑C输出功能的PD充电器的充电电路,能够实现PD与TYPE‑C输出功能,解决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充电的技术问题,具有体积小,待机功耗低,保护功能全面的优点,其最大的设计要点在于能支持笔记本PD充电及市面上大部分品牌手机的快充功能,大大缩短充电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Type-C输出功能的PD充电器的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PD也就是power delivery,也就是快速充电技术,网上所说的PD电源、type-c充电器、快充电源其实大多说都是一个意思。但是PD电源又远远不止快速充电那么简单,除了具有充电快的特点以外,他还具备传统移动电源不具备的一些其他优势。具有PD功能的Type-C 能让充电变得无处不在。比如,你可以用同一个充电器,去给电脑,手机,移动电源充电;你也可以让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相互分享电。分享电时你可以改变供电的方向等。 你可以把车载蓄电池,电动车的锂电池,以及便携式设备的锂电池都当做充电宝,为你手机充电,提供应急之需。简而言之PD电源可以让做到电源共享,你更加便捷的的获得电源。
Type-C是USB接口的一种连接介面,不分正反两面均可插入,大小约为8.3mm×2.5mm,和其他介面一样支持USB标准的充电、数据传输、显示输出等功能。Type-C由USBImplementers Forum制定。
现有的具有Type-C输出功能尚未实现PD充电功能,极大的限制了具有TYPE-C输出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的充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Type-C输出功能的PD充电器的充电电路。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Type-C输出功能的PD充电器的充电电路,包括PD检测电路、PD电源电路;所述PD电源电路包括电容CX1,电容CY1,电容C1~电容C7,电容C1,电解电容EC1,电解电容EC2,电解电容EC3,电解电容EC4,电阻R1~电阻R26,电感LR1,电感LF1,电感LF2,整流桥BD1,二极管D1~D4,稳压二极管ZD1,稳压二极管ZD2,晶体管Q1,晶体管Q2,三极管Q3,双原边感应线圈TR1,集成电路模块U1,集成电路模块U2,光电耦合器U3,可控硅U8;所述电容CX1设置于电源输入端AC-L与电源输入端AC-N之间,电阻R1与电阻R2串联后设置于电源输入端AC-L与电源输入端AC-N之间,电源输入端AC-L与电源输入端AC-N分别与电感LF1的两个输入端电连接,电感LF1的两个输出端与整流桥BD1的两个输入端电连接,整流桥BD1的正输出端与电感LF2的一端电连接,电感LF2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Y1与接地端电连接,整流桥BD1的负输出端通过电感LR1与接地端电连接,电解电容EC1设置于流桥BD1的正输出端与整流桥BD1的负输出之间,电解电容EC2设置于电感LF2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电连接;电阻R9与电阻R10串联后设置于电感LF2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EC3正极之间,电解电容EC3负极与集成电路模块U1的引脚1电连接,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3并联后的一端与电感LF2的另一端电连接,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3并联后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电阻R14并联后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3、电阻R14并联后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晶体管Q1的漏极电连接,电容C1设置于晶体管Q1的漏极与晶体管Q1的栅极之间,晶体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6与集成电路模块U1的引脚6电连接,晶体管Q1的栅极还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集成电路模块U1的引脚6电连接,晶体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8与集成电路模块U1的引脚6电连接,晶体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7与集成电路模块U1的引脚4电连接,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并联后设置于晶体管Q1的源极与接地端之间,电解电容EC3的正极还与集成电路模块U1的引脚5电连接,集成电路模块U1的引脚2通过电容C2与接地端电连接,集成电路模块U1的引脚2还与稳压二极管ZD2的负极电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的正极与接地端电连接,集成电路模块U1的引脚1与接地端电连接,集成电路模块U1的引脚2还与光电耦合器U3的输出端正极电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输入端正极通过电阻R21与电路连接端V+电连接,电阻R22设置于光电耦合器U3的输入端正极与光电耦合器U3的输入端负极之间,光电耦合器U3的输入端负极还与可控硅U8的阴极电连接,可控硅U8的阳极与接地端电连接,可控硅U8的控制极为控制端FB,所述电容C7与电阻R23串联后设置于光电耦合器U3的输入端负极与可控硅U8的控制极之间,可控硅U8的控制极还通过电阻R25与接地端电连接,电阻R6设置于电路连接端V+与可控硅U8的控制极之间;集成电路模块U1的引脚5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电连接,压二极管ZD1的正极与接地端电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6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电容C4设置于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接地端之间,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与二极管D3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电阻R15与双原边感应线圈TR1的引脚4电连接,双原边感应线圈TR1的引脚5与接地端电连接,双原边感应线圈TR1的引脚1与电感LF2的另一端电连接,双原边感应线圈TR1的引脚3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双原边感应线圈TR1的引脚A与集成电路模块U2的引脚5电连接,双原边感应线圈TR1的引脚B通过电阻R19与集成电路模块U2的引脚4电连接,双原边感应线圈TR1的引脚B还与晶体管Q2的源极电连接,电阻R18与电容C6串联后设置于晶体管Q2的源极与晶体管Q2的漏极之间,晶体管Q2的漏极与接地端电连接,晶体管Q2的栅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集成电路模块U2的引脚3电连接,电阻R20设置于集成电路模块U2的引脚3与晶体管Q2的栅极之间,电容C5设置于集成电路模块U2的引脚1与集成电路模块U2的引脚2之间,集成电路模块U2的引脚2与接地端电连接,集成电路模块U2的引脚5为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OUT,电解电容EC4的正极与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OUT电连接,电解电容EC4的负极与接地端电连接,电阻R17设置于电源电路的正输出端OUT与接地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裕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裕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106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充电架
- 下一篇:用于风力发电机的智能充电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