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灌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09512.2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0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吕英华;胡海峰;郝俊;安世岗;任显财;陈明浩;陈纪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5/08 | 分类号: | E21F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崔华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浆管 灌浆系统 第一端 控制阀 渣浆泵 井下 蓄水池 清水 本实用新型 出口连接 污染土地 注浆材料 可循环 土地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浆系统,包括渣浆泵、第一地面输浆管、第二地面输浆管、井下输浆管和蓄水池,其中:所述第一地面输浆管,其第一端与所述渣浆泵的出口连接,其第二端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所述井下输浆管连接;所述第二地面输浆管,其第一端通过第二控制阀与所述蓄水池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地面输浆管的第二端连接。通过上述系统,可循环利用该清水,同时避免了含有注浆材料的清水排到土地中污染土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井灌浆防灭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浆系统。
背景技术
灌浆技术是目前煤矿防灭火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浆或黄浆注入采空区,通过降温隔氧实现防灭火。具体地,当浆液流到采空区以后,固体颗粒物沉淀下去,充填在浮煤裂隙中间,形成有效的漏风隔离带,隔绝与空气的接触从而防止煤层被氧化;同时增加煤层的水分,达到抑制煤氧化的发展,对已经自热的区域起到散热作用,冷却采空区的围岩,降低采空区中的煤岩温度;当浆液脱水后,可以形成一块堆积物,可以有效减少采空区内的漏风情况。
灌浆系统是实现灌浆技术的重要设备,包括制浆装置、搅拌池、清水泵、蓄水池、缓浆池、渣浆泵、地面输浆管和井下输浆管。其中,制浆装置包括制浆机、定量给料机和带式输送机,定量给料机内存储有注浆材料,其内部的注浆材料通过输送机输送至制浆机的入口处;而清水泵入口与蓄水池连接,出口也与制浆机的入口连接;制浆机将注浆材料和水充分混合后,注入搅拌池搅拌;搅拌池将搅拌后的浆液输送至缓浆池;而渣浆泵为缓浆池中的浆液提供压力,使浆液沿着地面输浆管和井下输浆管进入采空区中。若注浆过程中发生突发故障,例如局部管路漏浆或采空区突然注满等,则会造成输浆管堵塞。当管路堵塞时,通常是停止定量给料机和带式输送机,人工逐段拆开管路,只开启清水泵,使清水经过制浆机、搅拌池和缓浆池后在渣浆泵的作用下逐段冲洗地面输浆管和井下输浆管,并及时维修漏浆管路,但如此造成了清水的浪费。另外,一旦冲洗管路不及时,管路中注浆材料沉降堆积,将无法用清水冲洗通畅,需要更换管路,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影响注浆工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清水冲洗地面输浆管和井下输浆管而造成的清水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浆系统,包括:渣浆泵,第一地面输浆管,第二地面输浆管,井下输浆管和蓄水池,其中:
所述第一地面输浆管,其第一端与所述渣浆泵的出口连接,其第二端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所述井下输浆管连接;
所述第二地面输浆管,其第一端通过第二控制阀与所述蓄水池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地面输浆管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上述灌浆系统中:
所述第二地面输浆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三控制阀与所述渣浆泵的出口连接。
可选地,上述灌浆系统中:
所述第一地面输浆管和所述第二地面输浆管均为PE管。
可选地,上述灌浆系统中:
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均为电控阀。
可选地,上述灌浆系统中,还包括:
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地面输浆管内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地面输浆管内部的第一浆液压力值,其输出端输出表征所述第一浆液压力值大小的第一压力信号;
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地面输浆管内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地面输浆管内部的第二浆液压力值,其输出端输出表征所述第二浆液压力值大小的第二压力信号;
控制器,其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其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接收所述第一压力信号和所述第二压力信号,当所述第一压力信号或第二压力信号大于设定阈值时,其输出端输出自清洗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95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