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生植物和鱼虾共生的养殖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06769.2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7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金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江市慧创专业化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缸 内侧开口 外侧开口 水生植物 瓶身 鱼虾 水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 透水孔 养殖 水生植物养殖 依次连通 鱼虾养殖 装饰容器 高度差 外侧面 混养 容腔 共生 隔离 侧面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生植物和鱼虾共生的养殖瓶,包括大容积的鱼缸和小容积的植物瓶,所述植物瓶固定安装在鱼缸的容腔内;所述植物瓶包括瓶底和瓶身,瓶身上开设有透水孔,该透水孔包括内侧开口、水流通道以及外侧开口,所述内侧开口开设于瓶身的内侧面;所述水流通道设置于瓶身的内部;所述外侧开口开设于瓶身的外侧面,所述内侧开口、水流通道以及外侧开口依次连通,并且内侧开口与外侧开口之间形成高度差。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饰容器领域,本养殖瓶由大容积的鱼缸和小容积的植物瓶组成,水生植物养殖在植物瓶内,鱼虾养殖在植物瓶外的鱼缸内,植物瓶将鱼虾和水生植物的根部隔离开,避免鱼虾对根部造成伤害,实现了混养和共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容器,特别是指一种水生植物和鱼虾共生的养殖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选择在室内放置水生植物盆栽或鱼缸,达到观赏的效果。考虑到鱼虾会对水生植物(例如绿萝)的根部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水生植物和鱼虾通常不能混养,并且目前的水生植物盆栽和鱼缸通常都是独立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生植物和鱼虾共生的养殖瓶,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鱼虾和水生植物不能混养共生的问题。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生植物和鱼虾共生的养殖瓶,包括大容积的鱼缸和小容积的植物瓶,所述植物瓶固定安装在鱼缸的容腔内;所述植物瓶包括瓶底和瓶身,瓶身上开设有透水孔,该透水孔包括内侧开口、水流通道以及外侧开口,所述内侧开口开设于瓶身的内侧面;所述水流通道设置于瓶身的内部;所述外侧开口开设于瓶身的外侧面,所述内侧开口、水流通道以及外侧开口依次连通,并且内侧开口与外侧开口之间形成高度差。
进一步的,所述鱼缸和植物瓶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于瓶身的外侧面,另一端固定于鱼缸的侧壁的内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内侧开口的高度大于外侧开口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内侧开口的高度小于外侧开口的高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养殖瓶还包括植物框,所述植物框包括底板、围壁以及凸檐,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方便根部穿过的通孔,所述围壁的下端环绕于底板的周缘,围壁的上端形成凸檐,所述凸檐搁置于植物瓶的上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进水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瓶,由大容积的鱼缸和小容积的植物瓶组成,水生植物养殖在植物瓶内,鱼虾养殖在植物瓶外的鱼缸内,植物瓶将鱼虾和水生植物的根部隔离开,避免鱼虾对根部造成伤害,实现了混养和共生。
2、通过透水孔的设置,方便植物瓶内外的水进行养料的交换。
3、本实用新型的透水孔由依次连通的内侧开口、水流通道以及外侧开口组成,并且内侧开口与外侧开口之间形成高度差,因此可避免水生植物的根部从透水孔钻出至鱼缸内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植物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植物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鱼缸,2植物瓶,11容腔,3连杆,4瓶底,5瓶身,6透水孔,61内侧开口,62水流通道,63外侧开口,7植物框,71底板,72围壁,73凸檐,74通孔,75进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江市慧创专业化设计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晋江市慧创专业化设计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67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类选别器
- 下一篇:一种水产品保鲜用换水换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