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腰椎穿刺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06251.9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5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燕;吴莎莎;马健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燕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0/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龙;李亮 |
地址: | 550001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部挡板 腰部挡板 腰椎穿刺 固定装置 腿部挡板 下端 腿部固定带 腰部固定带 活动轴 连接架 插孔 通孔 支架 隔板 固定锁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 侧面 背面设置 人员操作 移动身体 侧卧 标尺 绳子 疼痛 医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椎穿刺固定装置,包括头部挡板、腰部固定带和腿部固定带,所述头部挡板的下端连接有腰部挡板,所述腰部挡板的下端连接有腿部挡板,所述头部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连接有绳子,所述连接架的右下端连有支架,所述腰部固定带设置在腰部挡板的侧面,所述腿部固定带设置在腿部挡板的侧面,所述腰部挡板与腿部挡板之间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上安装有固定锁紧装置,所述腰部挡板的背面设置有标尺,所述头部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插孔,所述连接架通过插孔与头部挡板相连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隔板。该腰椎穿刺固定装置可防止患者在侧卧时或者在腰椎穿刺产生疼痛时,不自觉的移动身体,影响医护人员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腰椎穿刺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内、外科最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作用。也可以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有时也鞘内注射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既可用于诊断又可用于治疗,通过腰椎穿刺可以了解脑脊液性质,协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或出血性疾病;测定脑脊液压力,借以了解颅内压高低及蛛网膜下腔通畅情况;对颅内(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炎症或手术后病人。引流脑脊液可减轻临床症状,预防蛛网膜下腔粘连或脑积水;进行腰椎麻醉或鞘内注射药物;进行氧气治疗粘连蛛网膜炎;通过腰椎穿刺进行其他检查,如椎管造影、气脑造脑室脑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目前腰椎穿刺术操作方法是:患者侧卧硬板床上,背部与床边垂直,头向胸前弯曲,腰向后弓起,双膝向腹部屈曲,局部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洞巾,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针,从棘间隙与脊柱垂直方向进针,切忌左右偏斜。
在进行腰椎穿刺时,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或坐位。为获得准确的开放压并减少穿刺后头痛的危险,侧卧位较好,但是长时间侧卧会导致患者体位不舒服,同时在穿刺时,产生的疼痛会影响患者不自觉的移动身体,这样会影响腰椎穿刺的效果,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以及患者自身的疼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椎穿刺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长时间侧卧会导致患者体位不舒服,同时在穿刺时,产生的疼痛会影响患者不自觉的移动身体,这样会影响腰椎穿刺的效果,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以及患者自身的疼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腰椎穿刺固定装置,包括头部挡板、腰部固定带和腿部固定带,所述头部挡板的下端连接有腰部挡板,所述腰部挡板的下端连接有腿部挡板,所述头部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通孔,且头部挡板的右端连接有连接架,所述通孔上连接有绳子,所述连接架的右下端连有支架,所述腰部固定带设置在腰部挡板的侧面,且腰部固定带上设置有伸缩装置和卡扣,所述腿部固定带设置在腿部挡板的侧面,所述腰部挡板与腿部挡板之间连接有活动轴,且腰部挡板与腿部挡板的侧面设置有锁扣,所述活动轴上安装有固定锁紧装置,所述腰部挡板的背面设置有标尺,且腰部挡板的中心位置为镂空区,所述头部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插孔,所述连接架通过插孔与头部挡板相连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隔板。
优选的,所述头部挡板、腰部挡板和腿部挡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海绵垫,且海绵垫位于病患倚靠处,所述头部挡板、腰部挡板、腿部挡板之间均为整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活动轴、锁紧装置均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设置在腰部挡板与头部挡板之间,所述腰部挡板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活动轴的活动角度为0-180°,且活动轴的活动方向为海绵垫一侧。
优选的,所述腰部固定带设置有两个,所述腿部固定带的结构与腰部固定带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锁扣设置有三个,且安装的方向与腰部固定带、腿部固定带的安装方向相反,所述每个锁扣的位置与腰部固定带、腿部固定带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支架、隔板、连接架为整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燕,未经李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62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