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梯子筋结构及其后浇带防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05974.7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1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刘涛;李伟福;郑进琅;吴家俊;邓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钢筋 竖向钢筋 后浇带 梯子筋 防水系统 焊接 钢筋 本实用新型 快易收口网 防水作业 间隔布置 矩形单元 平行间隔 传统的 绑扎 竖向 工作量 耗时 施工 保证 | ||
一种梯子筋结构及其后浇带防水系统,其中梯子筋结构包括有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所述水平钢筋有两根、沿竖向间隔布置;所述竖向钢筋有一组、平行间隔连接在两根水平钢筋之间,并且相邻竖向钢筋与两根水平钢筋共同构成矩形单元框。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后浇带防水作业中快易收口网处保护钢筋施工耗时长、焊接工作量大、焊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以及工作面受到已绑扎完成的钢筋影响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梯子筋结构及其后浇带防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后浇带防水作业时,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前,需在止水钢板上部和下部绑扎快易收口钢筋网。但是快易收口网在混凝土浇筑时会因受冲压而涨破,因此,目前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在快易收口网外侧焊接保护钢筋,来减少快易收口网在混凝土浇筑时受到的冲压破坏;当前在进行快易收口网外侧的保护钢筋焊接时,不但焊接工作量大,而且其工作面受到已绑扎完成的钢筋影响,工作效率低,甚至存在焊接不牢靠的隐患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梯子筋结构及其后浇带防水系统,要解决传统的后浇带防水作业中快易收口网处保护钢筋施工耗时长、焊接工作量大、焊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以及工作面受到已绑扎完成的钢筋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梯子筋结构包括有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所述水平钢筋有两根、沿竖向间隔布置;所述竖向钢筋有一组、平行间隔连接在两根水平钢筋之间,并且相邻竖向钢筋与两根水平钢筋共同构成矩形单元框。
优选的,所述竖向钢筋之间的间距40cm~50cm。
优选的,所述梯子筋结构还包括有斜向加强钢筋;所述斜向加强钢筋有一组,分别连接在竖向钢筋与水平钢筋构成的矩形单元框中;其中,每根斜向加强钢筋均沿矩形单元框的对角线布置。
一种含有梯子筋结构的后浇带防水系统,包括有板面钢筋网片、板底钢筋网片、设置在板面钢筋网片、板底钢筋网片中间位置处的止水钢板和快易收口网;所述梯子筋结构有两组,分别为上部梯子筋结构和下部梯子筋结构;其中,一组上部梯子筋结构沿止水钢板的纵轴向连续布置在止水钢板与板面钢筋网片之间;所述上部梯子筋结构顶部的水平钢筋与板面钢筋网片焊接连接,上部梯子筋结构底部的水平钢筋与止水钢板焊接连接;一组下部梯子筋结构沿止水钢板的纵轴向连续布置在止水钢板与板底钢筋网片之间;所述下部梯子筋结构顶部的水平钢筋与止水钢板焊接连接,下部梯子筋结构底部的水平钢筋与板底钢筋网片焊接连接;所述快易收口网有两片,分别对应连接在一组上部梯子筋结构上和下部梯子筋结构上。
优选的,所述上部梯子筋结构与止水钢板之间连接有上部斜向支撑钢筋;所述上部斜向支撑钢筋有两组,分布在上部梯子筋结构的左右两侧;其中,每组上部斜向支撑钢筋均沿纵向平行间隔设置;所述上部斜向支撑钢筋的顶端连接在上部梯子筋结构顶部的水平钢筋上,上部斜向支撑钢筋的底端连接在对应一侧的止水钢板上。
优选的,所述下部梯子筋结构与止水钢板之间连接有下部斜向支撑钢筋;所述下部斜向支撑钢筋有两组,分布在下部梯子筋结构的左右两侧;其中,每组下部斜向支撑钢筋均沿纵向平行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部斜向支撑钢筋的顶端连接在下部梯子筋结构顶部的水平钢筋上,下部斜向支撑钢筋的底端连接在对应一侧的板底钢筋网片上;在止水钢板的两侧、靠近纵向侧边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边缘斜向支撑钢筋;所述边缘斜向支撑钢筋的顶端连接在止水钢板上,边缘斜向支撑钢筋的底端连接在对应一侧的板底钢筋网片上,并且所述边缘斜向支撑钢筋与对应一侧的下部斜向支撑钢筋平行。
优选的,所述下部斜向支撑钢筋的顶端连接在止水钢板上,下部斜向支撑钢筋的底端连接在下部梯子筋结构底部的水平钢筋上,并且下部斜向支撑钢筋与对应一侧的上部斜向支撑钢筋关于止水钢板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59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虫杀虫功能的窨井盖
- 下一篇: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缝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