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05758.2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4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江俊;吴青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4 | 分类号: | F28D1/04;F28F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项军 |
地址: | 31183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隔腔 集流管 连通 微通道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 微通道管 制冷剂流路 热效率 呈螺旋状 从上到下 横向环形 内部流路 平行设置 上下交错 相邻两列 多流程 换热器 多列 流路 竖直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设置的一对集流管以及设于这一对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根微通道管,每根集流管都设有至少两列分隔腔,相邻两列分隔腔中,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计算,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连通,其中n≥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通过集流管内多列分隔腔的设计,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的连通,以及微通道管的连通,形成了多流程的N排换热器(N≥2),内部流路为横向环形,纵向上下交错,整体呈螺旋状的流路,从而优化了制冷剂流路,提高了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尤其涉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由集流管、微通道扁管和翅片组成,具有重量轻、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全铝结构、方便回收等优点;同时,微通道换热器内部容积小,有利于大幅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符合节能环保的行业趋势,广泛应用于商用/家用空调领域。
目前的微通道换热器一般的为单排和双排,制冷剂流程比较单一,一般采用隔板隔开,换热效率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优化制冷剂流路,提高换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设置的一对集流管以及设于这一对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根微通道管,每根集流管都设有至少两列分隔腔,相邻两列分隔腔中,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计算,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连通,其中n≥1。
优选的,每根集流管都设有至少两个竖直设置的集流腔,且相邻两个集流腔通过分隔筋板分隔,所述分隔筋板上开设有将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连通的连通孔。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在相邻两个分隔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集流管上开设有插入隔板的隔板槽。
优选的,相邻两个集流腔各连接一排微通道管且相邻两个集流腔连接的微通道管在竖直方向上完全错开。
优选的,相邻两个集流腔内的隔板相互平行且在竖直方向上完全错开。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集流腔。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呈“B”字型或者“8”字型.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一体加工成型。
优选的,其中一根集流管上连接有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连接两个集流腔且分别连接最上侧分隔腔和最下侧分隔腔。
优选的,所述连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者椭圆形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通过集流管内多列分隔腔的设计,相邻两列分隔腔中,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的连通,以及微通道管的连通,形成了多流程的N排换热器(N≥2),内部流路为横向环形,纵向上下交错,整体呈螺旋状的流路,从而优化了制冷剂流路,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中一对集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中一对集流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中集流管的剖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57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蒸汽加热装置
- 下一篇:斜向叠置式平行流换热器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