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暂养渔获物的网笼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05301.1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6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李文俊;易祖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60 | 分类号: | A01K61/60;A01K6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笼 渔获物 网布 褶皱 暂养 上端开口 网笼骨架 开口 跳出 本实用新型 短距离运输 内侧边缘 外侧边缘 自然屏障 存活率 圆台形 运输桶 上端 缝合 浮管 捞网 网衣 阻隔 水面 伤害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暂养渔获物的网笼,包括上端开口的圆台形网笼骨架,网笼骨架外套设有网衣,网笼上端开口的外侧边缘围设有浮管,用以将网笼浮于水面;开口的内侧设有多褶皱网布,多褶皱网布可将网笼内部与外部阻隔,以防止网笼中渔获物跳出,网布上端与网笼开口的内侧边缘缝合,另一端垂于网笼内部。该实用新型通过在网笼开口内侧设制多褶皱网布,网布的褶皱可在网笼口形成一个自然屏障,可防止网笼中渔获物跳出;在渔获物短距离运输过程中,为避免多次捞网操作对渔获物造成伤害,可将整个网笼置于运输桶中,到达目的地后直接拿起网笼即可。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提高暂养渔获的存活率等诸多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暂养渔获物的网笼。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将捕捞的鱼、虾、贝等渔获物短时间暂养,常用的方法有在捕捞池塘临时设置一张小型网箱进行暂养,或直接转移到岸上的水桶或水缸里充氧暂养,在实际生产中,如捕捞的需暂养渔获较少时,临时设置网箱费时费力,效率不高;而渔获较多时,转移到岸上的桶或缸里同样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且常因水体小供氧不足容易导致缺氧死亡。在水产试验研究中,常需挑选指定大小规格或体色的鱼、虾、贝等试验动物进行试验,整个挑选工作需要一定时间,而挑选出的渔获同样面临上述暂养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暂养渔获物的网笼,旨在解决现有方法费时费力且渔获物易缺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暂养渔获物的网笼,所述网笼包括上端开口的圆台形网笼骨架,所述网笼骨架外套设有网衣,所述网笼上端开口的外侧边缘围设有浮管,用以提供浮力保持所述网笼上端开口浮于水面之上;所述网笼内部设有多褶皱网布,所述多褶皱网布上端与所述网笼开口的内侧边缘缝合,另一端垂于网笼内部,所述多褶皱网布自然垂下可将所述网笼内部与外部阻隔,以防止网笼中渔获物跳出。
优选地,所述多褶皱网布下端边缘设有束紧拉绳。
优选地,所述多褶皱网布的网目尺寸为1-5mm。
优选地,所述网笼上端设有一提绳,用以提拉所述网笼。
优选地,所述网笼底部外周均匀设有至少3个支撑脚。
优选地,所述网笼骨架为不锈钢、竹子或塑料材质。
优选地,所述网衣的网目尺寸为2-20 mm。
优选地,所述网笼网口的直径为10-50 c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网笼开口内侧设制多褶皱网布,所述网布上端与所述网笼开口的内侧边缘缝合,另一端垂于网笼内部,网布的褶皱可在网笼口形成一个自然屏障,可防止网笼中渔获物跳出 ;该装置既方便实用又能有效延长渔获物的存活时间;在渔获物短距离运输过程中,为避免多次捞网操作对渔获物造成伤害,可将整个网笼置于运输桶中,到达目的地后直接拿起网笼即可。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提高暂养渔获的存活率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暂养渔获物的网笼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53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池塘养殖防鸟网箱
- 下一篇:一种间歇式鱼塘喂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