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感器注胶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04518.0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4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品能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流道 对角 对接口 本实用新型 模具主体 注胶模具 扁平部 进胶口 弧形部 毛边 贴合 注胶 连通 匹配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传感器注胶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主体、设于模具主体内的流道、与流道相连通的传感器型腔;所述传感器型腔的周向设有若干对角,所述流道包括进胶口,所述进胶口包括与流道连接的弧形部、以及扁平部,所述扁平部上设有V型的对接口,所述对接口与传感器型腔的一侧对角相对应匹配,所述对接口与所述对角贴合连通。本实用新型传感器注胶流畅,无毛边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注胶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传感器模具中模仁板的进胶口过小,导致进胶流道狭窄,对模具的生产造成困难,由于传感器本体为片型结构,选择在传感器本体边角作为注胶口,生产容易导致毛边,进胶不饱满,还会出现个别模腔内不能完全进胶,从而导致产品出现不良品,后续补救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传感器注胶模具结构,从而实现传感器注胶流畅,无毛边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传感器注胶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主体、设于模具主体内的流道、与流道相连通的传感器型腔;所述传感器型腔的周向设有若干对角,所述流道包括进胶口,所述进胶口包括与流道连接的弧形部、以及扁平部,所述扁平部上设有V型的对接口,所述对接口与传感器型腔的一侧对角相对应匹配,所述对接口与所述对角贴合连通。
具体的,所述流道还包括主流道、与主流道连接的若干分支流道。
具体的,所述模具主体内设有若干并排对称设置的主流道,各主流道的端部与总注胶口连通。
具体的,所述主流道的两侧分别对称等距设置有若干分支流道,各分支流道的端部设有进胶口。
具体的,所述传感器型腔为菱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传感器注胶模具结构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弧形部将分支流道内的塑胶短暂储存,作为蓄力冲击挤压塑胶进入传感器型腔,有效防止间隙气泡的产生;扁平部的V型对接口设置,扩大了原有结构的注胶口,使其注胶更加顺畅,沿着传感器型腔的对角顶点的两侧分别注胶,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进胶口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进胶口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模具主体、2传感器型腔、21对角、3主流道、31分支流道、32总注胶口、4弧形部、41扁平部、42对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例是传感器注胶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主体1、设于模具主体1内的流道、与流道相连通的传感器型腔2。
流道包括主流道3、与主流道3连接的若干分支流道31。
模具主体1内设有若干并排对称设置的主流道3,各主流道3的端部与总注胶口32连通;
主流道3的两侧分别对称等距设置有若干分支流道31,各分支流道31的端部设有进胶口,进胶口与传感器型腔2相对应对接。
传感器型腔2为菱形结构,传感器型腔2的周向设有若干对角21,本实施例对角21数量为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品能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品能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45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