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颈部前托的连接结构及头颈部前托、头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04428.1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56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军;孙来玉;王亚杰;张文宇;吴宏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A61B6/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安志娇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颈部 支撑座 前托 限位孔 连接结构 限位块 座本体 支架 头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安装过程 方便拆卸 支持座 通用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颈部前托的连接结构,适用于连接头颈部前托的支撑座与托本体,其中,支撑座包括支架和连接于支架上的座本体,托本体安装在支撑座上,具体地,托本体和支持座通过头颈部前托的连接结构实现连接,该头颈部前托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座本体上的限位孔或设于托本体底部的限位孔,及与限位孔相对应地设于托本体底部或设于座本体上的限位块,通过限位块与限位孔的配合,可以连接托本体与座本体,该种头颈部前托的连接结构,托本体只要具有与该支撑座上的限位孔或限位块相对应的限位块或限位孔,都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该支撑座上,因此使托本体与支撑座方便拆卸和更换,安装过程简单,且不同用途的托本体的支撑座都可以通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颈部前托的连接结构、头颈部前托及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CBCT(Cone beam CT,即锥形束CT)是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设备,其原理是X线发生器以较低的射线量围绕投照体做环形数字式投照,然后将围绕投照体多次数字投照后“交集”中所获得的数据在计算机中重组后进而获得三维图像。CBCT具有很高的各向同性空间分辨力,获得的成像清晰度高。由于锥形束CT可以获得被扫描患者的高精度三维图像,在口腔疾病诊疗、手术中成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CBCT图像和传统CT一样,也存在伪影干扰的问题,其中,运动伪影就是最典型的、也是最难校正的一类伪影。在牙科应用方面,CBCT成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病人自主或非自主的运动会破坏投影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从而在重建图像中表现出各种伪影,称之为运动伪影。运动伪影的存在对疾病的诊查产生了极大的干扰,为避免或减少运动伪影的出现,在图像拍摄之前,首先要把患者头部固定,因此产生了头托架、颌托、额头架等产品。为保证固定患者头部的可靠性,头托架、颌托、额头架结构中都有弧面设计,其中,头托架为弧面状,紧贴在患者的后侧;额头架即固定患者的额头,与患者的额头接触;颌托与患者的下颌接触,接触面为弧面状。
目前市场上CBCT技术使用的头部固定装置,一般包括头前面部分的前托、头后部的后托或者侧部的侧托,前托一般包括颌托、额托和支撑座,其颌托在安装时,需要安装在与之对应的支撑座的座本体上,额托在安装时,也需要安装在与之对应的支撑座上,这样就需要医用人员同时购置颌托、颌托支撑座、额托、额托支撑座,增加了成本。且在安装时,通常医护人员是将额托和颌托一体安装,但根据患者需要检查部位的不同,医生需要选择性的使用颌托或额托,例如只需要拍摄患者颌部时,由于患者的下巴有颌托支撑,拍出的图像显示出的下巴软组织有变形,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患者牙齿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状况,所以此种情况下使用颌托不合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5795716U公开了一种用于牙科CBCT口腔影像检查的人体头颈部固定装置,其包括检查平台和设置在检查平台上的颏托,颏托左、右两侧的检查平台上还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分别对应设有下颌托调整机构,下颌托调整机构上分别对应设有向面部两侧延伸且自下而上向外倾斜的下颌托。第一支架两侧的检查平台上还分别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分别对应设有鼻部卡托和头部卡托调整机构,鼻部卡托和头部卡托调整机构上分别对应设有作用于鼻梁和头部的鼻部卡托和头部卡托。在使用时,从各个方向有效的避免和阻止了头部的运动,减少了CBCT口腔影像检查时产生的运动伪影,但是为了固定头部,需要将患者的鼻部、头部、下颌部位一起固定,且鼻部卡托及颌部卡托需要各自安装在对应的支撑座上,支撑座不能通用,安装过程复杂,且如果要检查患者颌部,该种头部固定方式依然会出现待检查部位拍摄出的图像出现变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颈部前托的连接结构、头颈部前托及头部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头颈部前托结构,在安装时不同的托本体与支撑座不能通用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4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