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字型模块化可拓展的多功能喷滴灌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20204124.5 申请日: 2018-02-06
公开(公告)号: CN207911610U 公开(公告)日: 2018-09-28
发明(设计)人: 陆修能;涂琴;李红;易萌;颜鹏;眭翔;陈成;陈超;吴琪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大学
主分类号: A01G25/02 分类号: A01G25/02
代理公司: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朱少华
地址: 213164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滴灌 灌溉 喷灌 本实用新型 控制阀 模块化 喷滴灌 支管 拓展 减压阀 压力表 喷头 滴灌施肥装置 喷灌施肥装置 过滤器 滴灌过滤器 滴灌支管 辅助装置 排水功能 水力平衡 水力设计 温室作物 移动固定 排水沟 吸入口 干管 可调 可控 毛管 首部 农田水利 经济作物 施肥 园林 投资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U字型模块化可拓展的多功能喷滴灌系统,属于农田水利、园林经济作物、温室作物等灌溉领域。该系统由包括动力机泵、吸入口过滤器、喷灌施肥装置、首部干管、喷灌控制阀、滴灌控制阀、喷灌支管、喷头及辅助装置、滴灌减压阀、水力平衡支管、滴灌施肥装置、滴灌过滤器、微滴灌支管、微滴灌模块、毛管末端压力表、排水沟组成。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喷灌与滴灌同时灌溉与独立灌溉,兼具灌溉、施肥与排水功能,水力设计合理、投资成本可控、移动固定方式可调,灌溉面积易于拓展,系统的适应性和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水利、园林经济作物、温室作物等灌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字型模块化可拓展的多功能喷滴灌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灌溉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农作物种植地形条件复杂,农作物种类繁多。为提高耕地利用率,不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都存在同一个灌溉季节作物间作套种、同一灌溉地块作物分片种植、不同灌溉季节不同作物轮作等情况,此时由于种植作物密植与稀植的差异、高秆与矮杆的差异、需水量的差异,会使得其适用的灌溉系统有所不同。以我国东北、华北等地为例,轮作方式主要是“冬小麦+夏玉米”,间作方式主要是“花生+玉米”,华南江苏一带轮作方式主要为“小麦+水稻”,有时还存在同一灌溉季节内同时需要对粮食作物和果树进行灌溉的情况。其中玉米、果树属于高秆作物,花生属于矮杆作物,玉米属于稀植作物,小麦、花生、水稻属于密植作物;上述特点加上作物植株和果实对水滴冲击力的承受能力,综合分析得出,玉米宜采用滴灌,小麦、花生宜采用喷灌,水稻宜采用滴灌,果树宜采用小管出流或滴灌。以果实为主的蔬菜类作物多采用滴灌,以叶菜类为主的蔬菜类作物多适于微喷灌。从上述分析可知,无论是大田灌溉、菜畦灌溉、温室灌溉,都会存在需要进行喷滴灌两用,甚至是喷、微、滴灌三用的系统。并且,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作物品质,有的场合需要进行施肥灌溉;对于不同经济条件和劳动力水平的用户,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固定、移动模式会有不同的要求;考虑到农田管理、作物品质保障需要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有的场合需要对灌溉地块进行及时的排水,以防止病虫害的滋生。上述要求是现有传统的单一的喷灌、微灌或滴灌系统难以满足的。随着“十九大”报告“农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措施的推行,喷滴灌两用系统的需求将日益迫切。同时,我国目前农户以10亩以下的小型农户为主,随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开展,以及2014年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30亩~50 亩的中型农户会逐渐增多,此时,急需能够进行面积拓展的喷滴灌两用系统。

为了满足不同场合的灌溉需要,多位学者提出了喷滴灌两用系统。实用新型专利200610049562.0公开了双低喷滴灌方法,里面涉及四种喷灌或滴灌方法,但里面未提及喷灌和滴灌同时灌溉的情况,难以满足以“花生+玉米”为例的矮杆与高秆作物间作的喷滴灌需要,并且未考虑施肥功能。实用新型专利 201410083292.X公开了农业种植用轻小型喷滴灌两用装置,采用水泵进口负压施肥,并且采用了以自吸泵为基础的喷滴灌双工况泵,但该专利只对系统的首部构成进行了介绍,未涉及系统的管路布置与田间作物种植的对应情况,同样的不足存在于专利201310314102.6和201310515933.X中。考虑系统管路布置时,上述几种装置都是喷灌与滴灌两种模式经过阀门切换以后分别进行灌溉,很难实现喷、滴灌同时灌溉,难以满足灌溉区域内多种作物灌溉季节重叠时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以及在有些必要的经济作物灌溉场合同时发挥滴灌水肥利用率高、喷灌能调节田间小气候的特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大学,未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41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