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地震时岩石结构拟静力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5090.8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0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宋岳;黄宜胜;林伟;柳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6 | 分类号: | G01M7/0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焦磊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力试验装置 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 模拟地震 竖向荷载 岩石结构 固定槽 试件 岩样 翼墙 垂直固定连接 推拉千斤顶 测量试验 横向加载 基座连接 抗震性能 快速获取 竖向固定 水平设置 位移控制 地震波 加载 上夹 竖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拟地震时岩石结构拟静力试验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基座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翼墙,基座上设有固定槽,固定槽上夹设有试件,试件顶部设有L型结构件,L型结构件顶部设有竖向荷载千斤顶,L型结构件侧部通过横向推拉千斤顶与翼墙连接,竖向荷载千斤顶顶部两侧分别通过一个竖向固定件与基座连接;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在模拟不同振幅地震波情况下,对岩样进行抗震性能测量试验,快速获取不同位移控制横向加载和不同力控制竖向加载下的岩样滞回曲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拟静力试验装置,具体地指一种模拟地震时岩石结构拟静力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拟静力法的理论基础是:地震时地下结构随周围土体的变形而变形,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不能反映出来,结构遭受的破坏状况主要由其变形和结构自身的延展性能来决定。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学者对地下结构抗震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提出了这一设计思想。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一般分为静力法、拟静力法和动力反应分析 3大类。静力法计算过于粗糙,现在已基本淘汰。动力反应分析方法虽然精度高,但由于需要较深的多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工程师素质要求很高且操作繁杂,其计算结果的评价也不容易。
因此,结构的拟静力试验试目前研究结构或结构构件受力及变形性能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采用一定的荷载控制或位移控制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循环的加载方法,使试件从开始受力到破坏,由此获得结构或者结构构件非弹性的荷载变形特性。目前拟静力实现在横向均布荷载和竖向力两种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荷载-位移全曲线测试试验装置较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模拟地震时岩石结构拟静力试验装置,能够在模拟不同振幅地震波情况下,对岩样进行抗震性能测量试验,快速获取不同位移控制横向加载和不同力控制竖向加载下的岩样滞回曲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拟地震时岩石结构拟静力试验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所述基座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翼墙,所述基座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上夹设有试件,所述试件顶部设有L型结构件,所述L型结构件顶部设有竖向荷载千斤顶,所述L型结构件侧部通过横向推拉千斤顶与翼墙连接,所述竖向荷载千斤顶顶部两侧分别通过一个竖向固定件与基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向推拉千斤顶与L型结构件侧部之间还设有拉压测力计。
优选地,所述竖向荷载千斤顶底部与L型结构件顶部之间还设有分配梁,所述分配梁底部均匀设有多个滚轮。
优选地,所述竖向荷载千斤顶顶部通过固定板与竖向固定件的竖杆顶部连接,所述竖杆底部通过三角板与两根斜杆顶部连接,所述斜杆底部与基座连接,所述竖杆和两根斜杆之间的夹角互为120°。
优选地,所述L型结构件为工字钢材料,其侧部还与位移传感器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在模拟不同振幅地震波情况下,对岩样进行抗震性能测量试验,快速获取不同位移控制横向加载和不同力控制竖向加载下的岩样滞回曲线。
附图说明
图1 为一种模拟地震时岩石结构拟静力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竖向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座1、翼墙2、固定槽3、试件4、L型结构件5、竖向荷载千斤顶6、横向推拉千斤顶7、竖向固定件8、竖杆8.1、三角板8.2、斜杆8.3、拉压测力计9、分配梁10、滚轮11、位移传感器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50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