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负电阻的电场耦合单线电能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80887.0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6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刘功俊;疏许健;丘东元;陈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冯炳辉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导体 发射电路 接收电路 副边 原边 电场耦合 负电阻 电能传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 等效电容 单线 内阻 恒定 传输效率 导电物体 电能传输 副边电感 工作频率 绝缘导线 位移电流 系统电能 一段距离 原边电感 单根 传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负电阻的电场耦合单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相连接的负电阻和发射电路,相连接的接收电路和负载,以及连接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的单根对外绝缘导线;发射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原边电感、原边金属导体和发射电路内阻,接收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副边电感、副边金属导体和接收电路内阻;原边金属导体和副边金属导体对大地或周围其它导电物体存在位移电流,分别表示为原边等效电容和副边等效电容;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之间通过原边金属导体和副边金属导体之间电场耦合的方式实现电能传输。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工作频率更高,且能在很长一段距离内实现传输效率恒定,系统电能传输更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电能传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负电阻的电场耦合单线电能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有线输电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金属导线和繁冗的架线工程,具有很明显的缺点:有可能出现裸露、磨损、绝缘老化等情况,易产生火花放电,严重影响设备安全运行,且受恶劣环境因素如外界腐蚀、污染物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某些极端的工作环境下难以实现安全可靠的供电;此外,由于多导线的束缚,复杂地形和偏远地区的供电变得困难重重,用电装置的灵活性大大降低。为了解决上述传统电能传输方式的局限性问题,单线电能传输技术和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两种方式取电方便、节约金属资源且无需繁杂的架线工程,弥补了传统有线输电方式的缺陷。
其中,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感应式、谐振式和微波式。感应式输出功率大、效率高、距离近;谐振式传输效率较高、距离较远、输出功率小;微波式传输距离远、效率低且功率小、耗散严重。
另一方面,单线空间电场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单线指的是单根对外绝缘导线。它不局限于传统的金属导线,也可以是连续的金属结构,如管道、轨道、钢筋等,甚至是大地或海水等导电物质,因此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不用另外架设单根绝缘导线也能实现所需的电能传输。此外,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相比,电场耦合单线电能传输技术输出功率较大、传输效率较高、传输距离较远(可达几十米甚至百米范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常,电场耦合单线电能传输系统主要由高频逆变源、升压自耦变压器、原副边金属导体、降压自耦变压器、单根对外绝缘导线和负载构成。其中,高频、高可靠性、大功率电源的实现一直是该技术应用到大功率负载输电的一个重要难题。为了满足电能传输系统高频化、高效化的发展趋势,通常采用开关型驱动源(功率放大器)如D类、E类功率放大器,虽然这类功率放大器的理论效率达到了100%,但输出功率较低,只适用于小功率的应用场合。大功率的应用场合多采用IGBT和MOSFET管构成的桥式逆变器,同时配合不同的软开关算法来实现电能传输,但其工作频率低、传输距离短。因此,受功率开关管及电路拓扑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实现高频(MHz以上)、高可靠性、大功率开关变换器还相当困难。此外,传统的电场耦合单线电能传输系统传输效率受传输距离影响较大,通常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大大降低,不利于系统的实际应用。
负电阻是一种满足欧姆定律和串并联法则的有源组件。和电阻相反,负电阻的电压、电流基波的相位差为π,在电路中的功率为负,即向电路释放电能。负电阻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利用正电阻和运放构成。以往负电阻多被用来提高反相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中和LC振荡回路的正电阻等,而很少当作电源来为电路供电。负电阻相比较高频逆变器,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无需使用MOSFET、可以达到很高工作频率等优点。将负电阻作为系统功率源,工作频率由电路中组件的取值所决定。在工作频率下,系统的传输功率高,传输效率可以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且在很长一段范围内随着距离的改变保持基本恒定,大大降低其对传输距离的敏感性,实现系统电能的稳定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负电阻的电场耦合单线电能传输系统,采用负电阻串联在发射电路中,利用负电阻对外产生能量的性质实现对电路的供能,替代了传统电场耦合单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高频功率源,使得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工作频率更高,且能在很长一段距离内实现传输效率恒定,系统电能传输更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808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