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敏感温电启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5727.7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6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曾以若;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以若 |
主分类号: | A62C37/11 | 分类号: | A62C37/11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壳体 加热体 电启动装置 热敏液体 热敏感 转换盒 感温玻璃球 本实用新型 储存容器 发热元件 高频加热 灭火设备 线圈缠绕 易熔元件 支撑元件 转换效率 自身加热 电热 玻璃球 电连接 电作用 喷口处 启动头 热传导 电源 响应 安全 | ||
一种热敏感温电启动装置。其包括感温玻璃球、线圈和转换盒;其中感温玻璃球包括加热体、热敏液体和玻璃壳体;玻璃壳体作为支撑元件设置在位于灭火设备上储存容器喷口处的启动头下侧;加热体和热敏液体位于玻璃壳体的内部;线圈缠绕在玻璃壳体外表面上,并且通过导线与转换盒电连接,转换盒与电源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敏感温电启动装置是通过电作用到线圈使加热体自身加热,本身是安全的,不是易燃品,而加热体浸在热敏液体中,没有热传导,采用高频加热,线圈本身不是发热元件,提高了电热之间的转换效率,有效缩短了玻璃球或易熔元件的响应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灭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敏感温电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消防技术中,感温玻璃球和易熔元件已广泛用作各种灭火设备的启动装置。装有感温玻璃球和易熔元件的灭火装置主要包括洒水喷头、温感雨淋阀、悬挂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悬挂式干粉灭火装置等。感温玻璃球和易熔元件通常作为支撑元件设置在位于储存容器喷口处的启动头下侧,本身能够感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当环境温度升高到其动作温度时,感温玻璃球内的感温液体将发生膨胀,从而使玻璃球炸裂,或者易熔元件熔化,由此对启动头失去支撑作用,这时储存容器内部的灭火介质将依靠压力将启动头冲开,由此释放出灭火介质而进行灭火。
然而由于感温玻璃球和易熔元件在现场都是悬挂在空中,火灾散发的热量只有把感温玻璃球和易熔元件周围空气的温度加热到它的动作温度时才能启动,所以响应速度比较慢。另一方面由于只能在每具灭火装置的感温玻璃球和易熔元件达到动作温度时,该具灭火装置才能启动,所以不能满足保护分区内的感温玻璃球和易熔元件同时启动的要求。
中国专利第201020187064.4号中公开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感温玻璃球快速电启动器,但该电启动器需要有电引发元件3a、高热能燃烧剂环2a等组件,启动时首先用电源引燃电引发元件3a、电引发元件3a再引燃高热能燃烧剂环2a,利用高热能燃烧剂环2a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感温玻璃球1a的温度升高并破裂。由于电引发器属于火工产品,通常使用有严格的行业管理。而高热能燃烧剂环2a本身就是易燃品,所以在使用、运输过程中自身易引发火灾,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使用。
中国专利第200520144741.3号中公开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电阻丝加热的灭火装置。其上感温玻璃球1b的外侧缠绕有发热体2b,通电后发热体2b将产生热量,该热量传导给感温玻璃球1b内的感温液体而使后者升温并使感温玻璃球1b产生破裂,由此启动灭火装置。由于发热体2b是缠绕在感温玻璃球1b的外侧,而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再加上两者的接触面间存在空隙,而且发热体2b还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散热量大,所以感温玻璃球1b内的感温液体受热慢,相应的启动时间要长,而且需要比较大的电源功率来驱动,如果现场灭火装置比较多,一般的消防电源的功率不足以满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敏感温电启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敏感温电启动装置包括感温玻璃球、线圈和转换盒;其中感温玻璃球包括加热体、热敏液体和玻璃壳体;玻璃壳体作为支撑元件设置在位于灭火设备上储存容器喷口处的启动头下侧;加热体和热敏液体位于玻璃壳体的内部;线圈缠绕在玻璃壳体外表面上,并且通过导线与转换盒电连接,转换盒与电源相连接。
所述的加热体为导体或半导体,形状为圆柱体形、长方体形或不规则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敏感温电启动装置包括感温玻璃球、线圈和转换盒;其中感温玻璃球包括导磁热敏液体和玻璃壳体;玻璃壳体作为支撑元件设置在位于灭火设备上储存容器喷口处的启动头下侧;导磁热敏液体位于玻璃壳体的内部;线圈缠绕在玻璃壳体外表面上,并且通过导线与转换盒电连接,转换盒与电源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以若,未经曾以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57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