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炒锅支撑座圈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3197.2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1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盛春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春凯 |
主分类号: | F24C15/10 | 分类号: | F24C15/10 |
代理公司: | 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57 | 代理人: | 丁修亭 |
地址: | 277699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炒锅 支撑座圈 本实用新型 圈体结构 座部 导入空气 滚动体 上端 侧孔 省力 承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炒锅支撑座圈,包括:座部,为圈体结构,用于炒锅支撑座圈在灶上的定位;连接部,连接于座部上,而具有给定高度;并且连接部上形成有或者开有侧孔,用于导入空气;以及载部,为圈体结构,并连接在连接部的上端,该载部用于承接炒锅的部分均置有滚动体。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炒锅支撑座圈结构可靠,且能够使炒锅操作比较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锅支撑座圈。
背景技术
目前,做菜用的灶台或灶具上用于例如炒锅支撑的支撑部件,通常是数个固定支承爪或者固定的座圈,这种结构不仅因其支撑面积小,而易于损伤锅底,而且锅底与支撑部件间摩擦力比较大,从而在厨师做菜时,端锅炒菜晃动相对比较费力。
中国专利文献CN103471147A公开了一种旋转式燃气灶锅架,其将锅架配置成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间通过滚珠构建出回转座,可以实现锅的转动。公知的,厨师对锅的控制,往往并不是锅单纯的转动,更多的是相对于厨师方向的前后颠动,与转动关系不大,对锅使用寿命的影响和对厨师的帮助有限。
中国专利文献CN204853600U则提出了一种灶台用锅架,该锅架具有一个支撑圈,并在支撑圈上安装有三根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支撑珠,从而,炒锅的底面与支撑柱上端的支撑珠接触,当需要翻炒摇动炒锅时,由于炒锅与支撑柱间的摩擦基于支撑珠而表现为滚动摩擦,摩擦力比较小,使用相对比较方便,并且对锅底的磨损也被降低。不过,支撑柱是竖直设置的柱体,自身刚度相对较低,在炒锅晃动过程中,因各个方向的支撑力并不相同,可能会造成支撑柱变形的不一致,甚至在某些时段,会出现单个支撑柱受力的状态,有可能会导致支撑柱折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且能够使炒锅操作比较省力的炒锅支撑座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炒锅支撑座圈,包括:
座部,为圈体结构,用于炒锅支撑座圈在灶上的定位;
连接部,连接于座部上,而具有给定高度;并且连接部上形成有或者开有侧孔,用于导入空气;以及
载部,为圈体结构,并连接在连接部的上端,该载部用于承接炒锅的部分均置有滚动体。
上述炒锅支撑座圈,可选地,载部用于承接炒锅的部分为载部内圈上缘,于上缘离心侧给定的第一分度圆上圆形阵列有球窝,并在球窝内装有所述滚动体。
可选地,球窝与滚动体间的配合间隙为0.5~1.0mm。
可选地,第一分度圆与上缘的距离小于滚动体半径。
可选地,在球窝旁边的载部上表面开有用于散热的盲孔。
可选地,在载部的离心侧给定的第二分度圆上阵列有竖孔。
可选地,竖孔为通孔或者盲孔。
可选地,竖孔为圆孔、方孔或者直孔。
可选地,所有竖孔的总面积不大于载部内圈所确定圆面积的十五分之一,且不小于载部内圈所确定圆面积的二十分之一。
可选地,连接部为圆筒状结构或包括多个弧形块;
为圆筒状结构时,圆筒上开有侧孔;
为弧形块时,多个弧形块环形阵列在座部上,相邻弧形块间确定出所述侧孔。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采用座部、连接部和载部的结构,其中至少座部和载部是圈体,圈体具有比较强的抗剪切能力,整体不容易变形,在整体不容易变形的条件下,首先,使用安全性比较好,不会因例如某个支撑柱断掉使炒锅翻锅而产生烫伤危险,再者,滚动体的受力条件相对简单,附加载荷比较小,可控性更好。进而,对于滚动体,则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炒锅与载部间的摩擦力,使炒锅操作更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春凯,未经盛春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31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